“打酱油”的独董们

2012-10-02 14:07:21    《英才》 王思宁   我要评论0   我要收藏   
打印
管理层推行独立董事制度的初衷,在于通过独立董事来维护上市公司的整体利益,尤其是保证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

  A股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似乎是投入产出比最好的职位,每年只需开几次会、签几个名就能获得不菲的收入,而且几乎不用承担什么风险。

  据统计,大部分金融业上市公司的独董年薪在20万—50万元之间,薪酬最高的独董年薪超过百万。

  2001年8月16日,为了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促进上市公司规范运作,中国证监会颁布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自此,独董制度开始在中国的上市公司中普遍实施。

  管理层推行独立董事制度的初衷,在于通过独立董事来维护上市公司的整体利益,尤其是保证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管理层要求独立董事独立履行职责,不受上市公司主要股东、实际控制人、或者其他与上市公司存在利害关系的单位或个人的影响。

  然而,希望总是丰满,现实却往往骨瘦嶙峋。许多A股上市公司的独董不仅欠缺独立性,沦为了只拿钱不做事的“花瓶”,甚至还出现了独董违法违规参与内幕交易的事件。

  那么,中国式的独董是如何被制造出来的?是制度设计的缺陷还是执行的走样?

  不作为

  独董对于A股上市公司究竟有多大价值?

  上海证券交易所2012年8月7日的公告显示,2011年沪市共有3081名在任独董,报告期内,共有26家公司的38位独董对相关事项提出异议。换言之,有异议的独董仅仅占沪市独董总数的1.23%。

  如此之低的异议比例,似乎说明绝大多数独董奉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明哲保身之道,不作为已经成为了独董们的常态。

  独董中不乏一些名人。例如,史玉柱是张江高科(600895.SH)的独董;曾任新西兰总理的詹妮·希普利是建设银行(601939.SH)的独董;“学者型”地产商冯仑是奥康国际(603001.SH)的独董;就连娱乐圈的张国立也曾经是A股一家服装企业的独董。

  海特高新董事长李飚告诉《英才》记者:“名气大的独董未必了解公司的实际情况,只有充分了解公司实际情况的独董,才有可能为公司提出好的建议。”

1 2

图文推荐

总裁汇O2O拟上市公司股权投融资平台

独家策划

更多
首届全国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创新创业 在通往无人驾驶的神奇之路上,英特尔勇往直 蒙牛管理层巨变创始人牛根生辞职5年后重新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支付方式

工信部备案: 粤ICP备18005112号    公安部备案: 44030602004322

版权所有 总裁网 Copyright © 2007-2024 iChinaCE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