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综合症”

2010-11-11 11:15:27    华尔街日报中文网 张涛   我要评论0   我要收藏   
打印
中国公司在所谓国际化进程中不容忽视的各项短板,既有企业自身的原因,也与国民性有部分关联

    今年10月初的《经济学人》刊载了一篇关于印度经济的文章,其中特别把印度和中国做了一番比较,印度人口的年轻化和民主体制都被认为是这个国家的长远优势。这两个话题都不乏专家予以评说,我在这里无意赘述。不过,《经济学人》还特别提到了印度私营企业的繁荣发展,而我近年来接触到的中印在海外拓展的公司较多,两相比较,很容易感觉到中国公司在这方面的差距。结合本人在这方面的耳闻目睹,想专门聊聊中国公司在所谓国际化进程中不容忽视的各项短板。

    无论国企也好,民企也罢,国际化的话题已不新鲜,但长期以来似乎没有人能够提供新鲜的解决方案。大而不强依然是大型国企在被国际化途中为人诟病之处,知名民企的“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现象也没有因为少数如华为者凭借成本优势在海外攻城拔寨而呈逆转之势。中国企业国际化这种“综合症”,其中既有企业自身的原因,也与国民性有部分关联。

    综合症状一:不服水土。

    注意,不是水土不服,而是不服水土。前者或许假以时日尚能克服,而后者的背后却潜伏着一种惯性的力量,这种力量往往汇总了来自各个层面和方向的利益均衡和牵制,把企业在国内需循蹈的潜规明则以各种变异的方式在海外绽放。当然,这个症状在国企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话说中印两家在美拓展的电信公司,一家是印度的跨国私企,一家是中国的寡头央企。印度公司的美国分部已完全本土化,当地高层也基本上是一水儿的老美,美国本地的电信巨头在做战略分析时已然把这家公司视为后来居上的全球竞争对手;反观中国的央企,副总以上的位置都是国内外派来的常驻人员,算是待遇,两年一换,而美国的电信运营商除了在运筹帷幄中国市场时,也从来没把这位同行放在自己的全球竞争版图上予以考量。

    综合症状二:财大气小。

    随着中国国库的日渐殷实,国企们自然首先受益,一些民企也跟着沾光,不过暴富带来的负面效应往往是还没学会走就想狂奔,在海外拓展时则容易陷入搞不定就试图拿钱买路的怪圈。不少中国企业近年海外收购失败的案例就和这种妄图一蹴而就的心态有很大关系,所谓“财大气小”特指因为相信钱是万能钥匙而不肯投入时间和放下身段去认真了解当地市场和文化,而且更奇怪的是,这种“财大”的状态往往落实不到对个体的尊重和待遇方面。一位海外的华裔行业资深人士去某国企驻外机构面试,除了解到当地雇员在内部升迁方面有天然的限制外,被告知薪水也无法达到他在国外同类公司的水准,而且因为职位要求和中国方面经常有沟通,所以需全天候处于待命状态。后来和朋友谈起这事,这位老兄自嘲地总结说:抱着赤子之心去谈,结果发现该国企不但薪水无竞争力,工作时间长,职业天花板还是实木的,至始至终面试官的话似乎可以翻译为一个郭德纲式问题:“ 你是不想来这工作,不想来这工作还是不想来这工作啊?”

    综合症状三:中国心结。

    作为个体,中国人无论在哪里,都难免有不同程度的中国心结,情理之中的事情。这种心结也是前后几轮海归潮的动力之一。不过,换个角度看,客观因素除外,这样的心态也是中国海外留学生和职场人士在个人国际化方面较难更上一层楼的主因。一个有力的佐证就是:美国500强总部里不乏印度出身的高管,CEO级别的人物也不鲜见,再看来自中国的公司人,在不依靠中国市场能做到副总级别以上的人物就少得可怜。

    对于有跨国抱负的公司来说,这种心结在当今国际政商环境下是尤其需要警醒的地方。不难看到,众多跨国公司为了国际化布局而在刻意淡化自己的母国身份,这既是全球化商业时代的必然趋势,也是公司的力量反过来推动全球化发展的理性之举。真正意义上公司之间的较力,其实只应该是公司个体之间的竞争,而不是国家队代表之间的角逐,即使这方面可能造成的误读也要尽量避免。有一次,我和一个老美探讨华为和中兴为什么在北美市场屡屡因为非商业的原因被刁难,他意味深长地回答说:“不要假设美国人都是国际文盲。坦白地说,任何一个政客如果知道他们中文名字的原意都会三思的!”

    (作者张涛毕业于哈佛大学和Wake Forest大学,曾先后做过驻外记者和跨国公司经理人,目前从事投资和政策咨询工作。本栏目所述仅代表他的个人观点。)

图文推荐

总裁汇O2O拟上市公司股权投融资平台

独家策划

更多
首届全国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创新创业 在通往无人驾驶的神奇之路上,英特尔勇往直 蒙牛管理层巨变创始人牛根生辞职5年后重新

热点排行

  • 资讯
  • 博客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支付方式

工信部备案: 粤ICP备18005112号    公安部备案: 44030602004322

版权所有 总裁网 Copyright © 2007-2024 iChinaCE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