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材包容性成长

2011-03-03 15:42:07    《英才》 罗影   我要评论0   我要收藏   
打印
今年新年,宋志平收到一份来自哈佛商学院的礼物:中国建材集团旗下的南方水泥在联合重组和管理整合方面的成功经验,被列入哈佛商学院管理案例。

  宋志平 大规模整合之后

  关于央企整合民企

  《英才》:有人说,央企只应该在那些关系国家安全、国家竞争力的领域存在,你怎么看?

  宋志平:央企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比如石油、石化、电力、电信、航空。像这些企业基本上是国家要主导的行业,要有控制力。我曾经问过一个民营企业老板,如果你明天要坐飞机,你坐哪家公司的航班呢?他说,我当然愿意坐国航。为什么?安全性是他的首选。还有那些关系资源、安全、环境等重要领域的,也必须由国家主导。

  第二类是像医药、建材这样既关系国计民生,市场又高度开放的行业。在这样的行业里,国家投入一定量的资本,吸引社会大量资本进行发展,从而对行业发展起到影响力和带动力,这就决定了我们要靠资本运营、联合重组、集成创新来提高竞争力。另外,央企还承担着巨大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比如最近全国范围的麻疹疫苗集中接种,全部疫苗是国药集团下面的三个生物所供应的,这是不挣钱的活,别人不干,我们必须干,这就是央企的责任。过去有句话叫“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我们现在是既要有功、更要无过,这个要求其实挺高的。

  第三类是完全充分竞争的普通制造加工业与服务业,比如五金、服装、餐饮业等。如果央企一定要在这个领域存在,那应该是有规模优势、科技领先、品牌第一。但其实我觉得这些领域可能更适应民营企业发展,同时市场和消费者也会有自己的选择。

  《英才》:很多人批评,国企对民企的整合,靠的是垄断资源和权力。

  宋志平:他们说的是以前的国企了,当时国家确实给国企不少“偏饭”,但由于落后的内部机制,在市场竞争中,不少国企还是打了败仗。所以,那时候是发生了国退民进,改制了一大批国企。但保留下来的国企迈开双腿果敢地进入市场,进行一系列改革改制,用市场原则、市场机制武装自己,才有了今天的局面。所以公平地说,国企有竞争力首先是进步了,在市场比较系统中先进了。

  事实上,国家并没有给我们多少高于民企的优惠政策。现在很多国企已经股份化了,有些总部还没有上市的,也只是一个投资体,通过其业务平台进入资本市场进行股份制经营运作。

  以中国建材集团的成员企业北新建材为例,北新建材是中国建材H股持股58%的A股公司,剩下的都是股民持有,中国建材集团占中国建材H股股份的48%,那么,国家占北新建材的股份只有不到28%,如果北新建材今年赚了5亿利润,只有1亿多会归属于国家(央企资本)所有,其余都归属于股民和其他投资者。而且,中国建材集团每年为国家创造100多亿的税收交给各地政府,解决了10万人的就业。这样的新型央企,为什么不去加以充分肯定呢?

  关于央企和民企的关系

  《英才》:在资金、信贷方面,央企还是有一定的优势吧?

  宋志平:银行并不是见了央企就支持的,天底下也没有那样的傻银行。银行是按整体经营情况评等级的,记得我刚来中国建材集团时,我们还没有信用等级,那时封门的债主也都是这些银行啊。这几年我们做好了,评级是3A以上,银行才愿意支持我们。

  《英才》:目前,在某些领域,确实存在央企挤压民企生存空间的状况。

  宋志平:其实你看到民企在被央企重组,而央企也在公众化,被民众持有,这种相互融合反映了中国特色,大的趋势是混合所有制。在我们重组的过程中和重组以后,进入的民企都感觉很好,一些民营企业创业者也成了职业经理人。实践永远先于理论,所以我并没有觉得民企受到我们的挤压,倒是许多民企希望加入央企,发挥整体合作的优势。

  新加坡学者郑永年研究过“中国模式”,得出的结论是:一是中国历史上从来也没有形成过像西方那样的所谓自由经济;二是中国经济从来没有纯粹的民营化,国有经济一向很强大,这是中国人的传统与特色。

  《英才》:在你看来,央企和民企之间应该建立起怎样的关系?

  宋志平:其实,央企对民营企业能起到带动作用。央企做大做强,参与国际竞争,会带动民营企业,给他们很多机会。央企大多是巨型企业,需要众多民营企业做外包,央企和民企可以构成产业链的关系。

  因为我同是国药集团董事长的缘故,我了解到在发达国家制药行业中,很多中小企业在研发新药,他们研发出来的新药技术卖给谁?卖给大型药品企业。很多高科技小企业都是把技术作为产品,可能他们只研究其中某一段的技术,然后卖给大企业;另一方面,大企业也需要小企业做供应商和客户。他们之间是互相依存的关系。就像当年的日本,大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共同发展。大企业出走后,日本产业空心化,日本的中小企业处境艰难。因而我想央企和民企实际上互相依存,应该是“哥俩好”。

  中国国有和民营并行的体制,应该受到保护。在不同的经济形势下,国有和民营成分可以此消彼长。比如社会很繁荣的时候,可以让民营多做一些;而当社会出现危机时,国有就要多做一些、多承担一些责任。

  关于国进民退

  《英才》:的确,目前央企在各个行业里起着主导和领军的作用。但在西方国家,领军企业大多是在自由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而在中国,央企的领军地位是不是带有比较浓厚的行政色彩?

  宋志平:其实市场竞争并非越自由越好。西方所谓的自由市场国家,他们的竞争也是有序的。看看美国金融危机之后我们的市场化老师是怎么做的?实用主义代替了市场原则、贸易保护主义代替了国际化。美国政府为什么要救通用?为什么雷曼倒了不让中国的银行去收?中国央企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形成的,其实通过这场金融危机,不少人认识到,在金融危机中,央企支持了中国经济,中国经济支持了全球经济。认识到这一点,也再次印证了“实践永远先于理论”的论断。

  《英才》:你怎么看关于“国进民退”的争论?

  宋志平:过去讲“不争论”。记得十几年前,国有企业改制,一些人看企业主发了财,担心国有资产流失,要争论。现在是担心央企收了民企,竞争又不充分了,又要争论。我觉得还是“不争论”为好,中国经济有它的内在逻辑和规律,应着眼于长远和全局去看问题,也应该学会辩证地看问题。我是比较实际的人,一向认为既然存在就应该有其内在的合理性。目前,央企在进行大规模整合,说明我国30年的改革开放走到了一定的阶段,在经历了大规模快速成长后,我国大多企业进入了产能过剩和恶性竞争时期。在转变方式、调整结构、技术创新的时候,央企有了它的特殊责任,即发挥行业整合的领军作用。

  比如南方水泥,在重组过程中收购的浙江水泥企业,有些布局不合理或影响环境的就被关停掉了。我们还投资了50亿人民币,给所有接收的企业都装上了余热发电,减少了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这不就是结构调整、技术升级吗?另外,过去那些小企业打乱仗,大家不顾一切压价,带来了质量低下的问题。本来是70%的熟料加30%的粉煤灰,但为了追求低价格,许多不规范的供应商改为30%的熟料加70%的粉煤灰,这样过度和无序的竞争如果不是大企业来整合和改变局面,会对建筑质量和安全带来严重后果。

  事实上,今天大家都在共享央企发展所创造的成果和财富。央企不是与民争利,而是在为国为民盈利。

1 2 3

图文推荐

总裁汇O2O拟上市公司股权投融资平台

独家策划

更多
首届全国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创新创业 在通往无人驾驶的神奇之路上,英特尔勇往直 蒙牛管理层巨变创始人牛根生辞职5年后重新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支付方式

工信部备案: 粤ICP备18005112号    公安部备案: 44030602004322

版权所有 总裁网 Copyright © 2007-2024 iChinaCE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