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启IPO不可“任性”

2015-08-12 11:49:14    同花顺金融网   我要评论0   我要收藏   
打印
 非常时期的IPO重启是一个“系统工程”,正如“开弓没有回头箭”,容不得半点闪失。对此,监管部门须慎之又慎。宁可给予市场更长的休养生息的时间,也不能仓促重启。毕竟,股市稳定才是重中之重。

  非常时期的IPO重启是一个“系统工程”,正如“开弓没有回头箭”,容不得半点闪失。对此,监管部门须慎之又慎。宁可给予市场更长的休养生息的时间,也不能仓促重启。毕竟,股市稳定才是重中之重。

  重启新股IPO不可“任性”

  甘肃电投(000791)、仙琚制药(002332)、特锐德(300001)三家上市公司于 8月7日发布的公告显示,其非公开发行股票的申请获得证监会发审委的审核通过。这也意味着,暂停近一个月的上市公司再融资发审工作重新启动。再融资重启了,新股IPO何时重启显然是市场无法回避的问题。

  今年6月15日,沪深两市开始出现暴跌,此后监管部门不断推出措施进行维稳。其层次之高、涉及部委之多、力度之大、措施之密集,即使是在全球资本市场的历史上也是非常罕见的。在众多维稳举措中,暂停新股发行成为其中的选项之一。正是在监管部门的强力维稳下,股市暴跌才没有引发更大的风险。

  因为市场的极度低迷或处于非常时期,A股历史上也曾多次出现新股发行“被暂停”的情形,而 IPO重启则成为其后的结局。因此,截至目前新股IPO暂停已超过一个月时间,但重启却是迟早的事。事实上,在7月31日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就表示,为维护市场稳定而采取减少或暂缓新股发行的措施是必要的,应急管理中采取的一些措施具有短期性质。这说明新股发行暂停仅仅只是“短期” 的,在渡过了这“短期”的时间之后,根据市场的状况,新股IPO将再次重启。

  显然,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在股市处于维稳的特殊阶段,新股IPO重启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也是一个可能在市场上引发“化学反应”的问题。什么时候重启,如何重启,在怎样的市场环境下重启,所有的这一切,无疑都须统筹考虑,缜密安排。否则,股市维稳取得的一点成果,就有可能丧失殆尽。若此,监管部门再次进行维稳,不仅其难度会大幅提高,维稳成本同样会大幅提升,而这却不是我们所愿意看到的。因此,重启新股IPO切不可“任性”。

  基于目前的市场状况以及投资者信心还没有得到有效恢复,对于重启IPO不妨设置几个“考核”指标。其一是指数方面的考核指标。鉴于上证指数是A股市场的“风向标”,指数考核以上证指数为准。6月中旬至7月初的暴跌,上证指数最低下探3373点,此后在多方救市下,股指于7月24日上摸4184点后再次回落。这说明4184点及上方阻力巨大,而目前股指又在打造双底结构中的右底,能否成功看后面的走势。而对于重启IPO而言,如果上证指数不能有效突破4184点,则新股发行不应贸然重启。

  其二是成交量方面的考核指标。市场成交量反映出投资者入市意愿,没有成交量的股市犹如一潭死水。此前在股指向5178点挺进过程中,市场火爆的时候沪深两个市场分别出现超过万亿的成交量。而在股市暴跌之后,成交量出现大幅萎缩的态势,8月6日沪市成交更是跌破4000亿元的水平而步入“3.0”时代。没有资金进场,股市就不可能有活力,股指也不可能上涨。个人建议,如果沪市一段时期的平均单日成交量不能超过6500亿元的水平,或者两市累计成交低于1.2万亿,那么就不能轻率地重启IPO。

  其三是投资者信心的恢复程度。如果仅仅只关注指数与成交量,显然是有失偏颇的。毕竟,在目前的入市资金中,并不乏“国家队”证金公司的资金在其中运作。此前股指能从3373点涨至4184点,涨幅高达24%,证金公司在其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IPO重启除了要“考核”指数与成交量之外,还要关注投资者的信心恢复得如何。实际上,如果没有广大中小投资者的支持,股指也不可能上冲至5178 点的高度。投资者信心恢复程度,主要关注其投入市场资金的比例、整个市场中小投资者持股比例以及其入市的积极性如何。

  非常时期的IPO重启是一个“系统工程”,正如“开弓没有回头箭”,容不得半点闪失。对此,监管部门须慎之又慎。宁可给予市场更长的休养生息的时间,也不能仓促重启。毕竟,股市稳定才是重中之重。

图文推荐

总裁汇O2O拟上市公司股权投融资平台

独家策划

更多
首届全国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创新创业 在通往无人驾驶的神奇之路上,英特尔勇往直 蒙牛管理层巨变创始人牛根生辞职5年后重新

热点排行

  • 资讯
  • 博客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支付方式

工信部备案: 粤ICP备18005112号    公安部备案: 44030602004322

版权所有 总裁网 Copyright © 2007-2024 iChinaCE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