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趋严 股权众筹将进入“2.0版”合格投资人时代

2015-08-24 11:05:57    证券时报   我要评论0   我要收藏   
打印
过去几周对股权众筹行业的从业者而言,很不平静。有业内人士坦言,这个行业之前人人追捧,算是个香饽饽,眼下却变得烫手;有平台运营者指出,基于互联网的创新融资平台想要颠覆创投的道路并不平坦。

  一、公募股权众筹的意见正在征求中,最终会如何?

  1)规定每人单笔投资不超过5万?

  2)每年最高投20万?

  3)项目只能融资300万?

  二、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的管理办法是什么?相关管理办法对项目单笔投资金额和项目融资金额设上限吗?

  过去几周对股权众筹行业的从业者而言,很不平静。有业内人士坦言,这个行业之前人人追捧,算是个香饽饽,眼下却变得烫手;有平台运营者指出,基于互联网的创新融资平台想要颠覆创投的道路并不平坦。

  行业洗牌加速

  “监管部门的摸底调查和更名办法等政策出台之后,我们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感到困惑。”深圳某大型私募股权众筹平台的老总对证券时报记者感慨道,“有项目由于监管的不明确暂停了,而投资者也在观望,希望监管细则能尽快落地,让我们有明确的发展方向。”

  面临这样困惑的远不只这一家平台。

  今年7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微博]等十部委颁布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规定股权众筹将仅指“通过互联网形式进行公开小额股权融资的活动”。

  8月7日,证监会[微博]发布《中国证监会致函各地方政府规范通过互联网开展股权融资活动》(以下简称“规范”),摸底调查各地股权众筹平台。

  仅隔三天,8月10日,证券业协会再发文,将《场外证券业务备案管理办法》中的“私募股权众筹”修改为“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

  一时间,关于股权众筹的争议热点更多地集中在从业者和投资者对于私募股权众筹行业发展前景上,诸如阿里巴巴[微博]、京东和平安等已取得公募股权众筹试点资质的平台,业内同行认为其受到的影响并不大。

  政策在变化,企业自然要跟进,眼下,各个平台都在进行严格自查,也在第一时间更名以符合监管的规定。

  8月17日下午,京东“东家”率先发布规范股权融资用语公告,将股权众筹改成“私募股权融资”,这是第一个改名的主流股权众筹平台。

  京东金融副总裁金麟此前曾表示,在《指导意见》中,术语体系已经发生了重大切换。过去所称的“公募股权众筹”被重新定义为“股权众筹”,而过去所称的“股权众筹”,先是被拟定义为“私募股权众筹”,最终被赋予了“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的专称。

  对于上述政策的变化,有人调侃这叫“找到妈”,这不失为一种很形象的比喻,当然,“孩子”也希望“妈妈”能循循善诱。

  大家投CEO李群林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监管意见的出台对于股权众筹行业最主要的影响还是体现在关于如何定义“股权众筹”和“非公开股权融资或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募集”的问题。通过监管的规范和发展,行业进行调整、迭代是非常正常的,未来出现3.0、4.0版本都是有可能。

  云筹CEO谢宏中表示,按照对监管办法的解读,股权众筹专指公募股权众筹,而对于私募股权众筹更名为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之后,可能会导致平台的关注人数下降,对于之后的平台整体营销和发展空间都相对变小了,投资人和项目方面临困惑,看不清发展的前景,对于行业的估值也带来一定的影响,可能会对小平台带来更大的压力,加速洗牌。

  “过去一年内,众筹平台发展在互联网金融中的增速非常突出,但存在的问题也非常突出。证监会此次股权众筹专项核查是去伪存真,将门槛建立起来。是否存在资金池,单个项目股东人数是否超过200人,应该是排查的重点。”智金汇CEO杨溢表示。

  面对监管层的严格摸底调查,智金汇CEO杨溢认为,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平台需要四道风控。首先,紧密关注政策的制定和监管的意图,来不断完善风控的控制制度;第二,在技术风控方面,平台的技术是否稳定,投资人的信息是否安全,还有资金账户、支付的安全,风控内核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第三,在项目、产品风控方面,是平台风控最大的核心因素;此外,针对投资人的风控方面,让投资人明白风险在哪里,通过什么方式能退出。

  合格投资人时代到来?

  用业内一句略显调侃的话来形容当下股权众筹行业状态便是:“大起大落”后才见项目质地。

  互联网金融咨询机构盈灿咨询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7月底,全国共有正常运营众筹平台224家。而股权众筹平台毫无意外成为助力发展的中坚力量,从平台类型看,股权众筹数量最多。截至7月底,全国股权众筹平台共107家,且股权型众筹由于当月新增项目多、且单项预期筹资金额高,所以总的预期筹资金额独占鳌头,达到17.62亿元。

  那么多的平台涌出,所隐含的风险也在放大。

  众投邦CEO朱鹏伟认为,政策陆续出台后,众筹要进入了2.0时代,即“互联网的私募股权”。

  他强调,众筹2.0时代将迎来高速发展,且进入了一个合格投资人时代,每个平台自身要承担很大的责任,对投资人做出筛选,合格的进入良性发展,不合格的设立“黑名单制度”;众筹2.0时代也将进入主投基金的时代,有了主投方的专业投资人能做出理性的判断,此后跟投方进行尽调、评审;此外,母基金也是发展的一个方向。

  尽管监管严格,但没有必要对私募股权众筹过度悲观,深圳市互联网金融协会秘书长曾光认为,公募股权众筹的意见正在征求中,业内交流看,未来的政策方向可能如下:第一,规定每人单笔投资不超过5万,每年最高投20万,一个项目一年只能融资300万;第二,证监会研究场外投行牌照,即三板以后的投行牌照,之后和私募股权众筹相结合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杨东此前也对媒体表示,主管部门会对股权众筹和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业务出台相关管理办法,将两项业务实行分开管理,对于股权众筹业务,出于风险把控考量,将设定其单个项目融资额上限为300万元。

  严格监管之下仍有路可寻

  事实上,监管新规下也有一定的迂回空间。

  “尽管没有公开的申请股权众筹牌照的办法和渠道,但对于大多数从业者有另外一条通道,基于行业监管政策的要求,即将业务转型为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业务,走中国证券业协会的备案制管理,合规经营、健康发展,吸取P2P、场外配资野蛮发展带来的风险教训,规范化运作。”云筹CEO谢宏中这样认为。


对于取得股权众筹试点的京东、阿里巴巴、平安等平台,在政策落地后,可以在申领股权众筹牌照的同时,其余部分业务继续做目前的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业务,突破单个项目融资300万的额度限制。有业内人士这样认为,只要在人数控制上,将非公开股权融资业务严格限制在目前的200人以内即可。

  监管趋严对投资者而言,实际杀伤力也未必有想象的那么大。

  李群林指出,从指导意见到检查通知,作为投资者主要关心的还是关于“合格投资者制度”的设计问题。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说,他们对政策波动的影响和担心较小,主要原因是:首先,机构投资者相对专业,他们对相关政策的理解和接受度也更高;其次,在这个行业,机构投资者的参与数量相对少,参与程度也远没有外界想象的多。

  关于“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杨溢表示,其相关的管理办法也在制定之中,如何界定公开和非公开,备案制度如何实施,将是业内关注的焦点。在投融资金额方面,他表示,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的单笔投资金额和项目融资金额都有可能不设上限。   

  证券时报记者 李明珠

图文推荐

总裁汇O2O拟上市公司股权投融资平台

独家策划

更多
首届全国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创新创业 在通往无人驾驶的神奇之路上,英特尔勇往直 蒙牛管理层巨变创始人牛根生辞职5年后重新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支付方式

工信部备案: 粤ICP备18005112号    公安部备案: 44030602004322

版权所有 总裁网 Copyright © 2007-2024 iChinaCE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