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并非拿来主义

2016-06-13 09:27:44    经济日报   我要评论0   我要收藏   
打印
今年年初,中国化工宣布以9.25亿欧元并购德国克劳斯玛菲,这是中国在德国的最大一笔投资。目前,这笔并购已顺利交割。

  今年年初,中国化工宣布以9.25亿欧元并购德国克劳斯玛菲,这是中国在德国的最大一笔投资。目前,这笔并购已顺利交割。交割两周后,德国克劳斯玛菲公司首席执行官弗兰克·斯蒂勒就带领管理团队来到中国,与中国化工集团公司旗下的化工装备板块对接整合。

  从宣布并购、交割到启动深度整合,仅用了4个月的时间,如此惊人的速度体现了双方共同的迫切心情。通过“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两者的对接,中国化工也在工业制造领域全力探索和实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我们的整合,不是简单对接,而是深度整合。更确切地说,是把中国化工旗下的装备板块企业按照克劳斯玛菲的理念、流程、标准进行再造,克劳斯玛菲将是这一过程的主导者。”中国化工集团公司董事长任建新说。

  据了解,克劳斯玛菲是全球领先的塑料和橡胶加工机械设备制造商,拥有178年的历史,其通过克劳斯玛菲、贝尔斯托夫和耐驰特三大知名品牌,为汽车、包装、医疗、建筑工业等行业客户,以及电气和电子产品及家电产品生产商提供服务。

  如果把汽车仪表盘、医药胶囊、无人机翼展等五花八门的部件产品比喻成“蛋”的话,那么克劳斯玛菲生产的机器就是那只下蛋的“鸡”。在此基础上,客户可以根据需要“定制”为他们下蛋的是“鸡”、“鸭”抑或是“喜鹊”。当然,之后的24小时维保服务也必不可少。

  “就像那只下蛋的鸡一样,整个克劳斯玛菲的研发、设计、生产以及维保等一体化解决方案,是一个复杂、精密的信息化和制造的高度融合系统,这个系统是有生命的,它流淌的是德国精密制造的血液和先进制造的基因,”任建新说,“德国工业是一个生态系统。我们的并购,不只是拿来技术和品牌那么简单。”

  中国化工旗下的化工装备制造板块目前主要是生产橡胶机械、化工装备、零部件等,但分散在多家企业中,组织结构松散,各企业产品在市场上单打独斗,技术含量、服务质量均有限,甚至存在内部竞争的现象。为此,中国化工首先对旗下装备制造板块进行了组织变革,把旗下分散的企业和产品梳理到三个事业部,即整机事业部、零部件事业部、维保事业部,对应克劳斯玛菲的组织架构,以期实现更好更快的对接。

  在这一过程中,按照克劳斯玛菲的供给理念,不再是企业能生产哪些产品,而是提供客户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组合。按照“倒叙”和“组合”的思路去理解技术、产品、服务和产能,这也正是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实践。为此,中国化工和克劳斯玛菲共同梳理了9个工作模块、37项整合举措,共同研发、技术提升、人才培养、物流和营销网络共享等都将陆续展开。例如,中国化工旗下的各个企业都可以成为克劳斯玛菲在中国市场的配套供应商,充分利用产能的同时降低克劳斯玛菲的生产成本,同时实现相应技术的转移,以及信息化应用水平的提高。

  对于克劳斯玛菲,对接和整合并不只是单向的输出,市场也是一个重要的落脚点。弗兰克·斯蒂勒告诉记者,一方面,中国化工的机械制造业务可以借助克劳斯玛菲在全球的成熟网络和品牌,实现全球市场的突破;另一方面,克劳斯玛菲可以借助中国化工获得进入亚太市场的渠道,在亚洲这个全球制造基地获得市场份额的飞跃。

  事实上,随着低端制造纷纷向周边国家转移,中国制造业升级压力日渐加大,制造业的生产机器也面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正是中国企业和欧美制造企业频频互抛橄榄枝的重要原因,2015年中国共对德国企业发起了36项并购,创下纪录。可以预见,克劳斯玛菲所在的橡塑挤出成型设备、反应过程设备将在中国的下游制造厂商设备升级、产品升级中发挥重要影响力,同时,“一带一路”倡议也带来了更大的市场想象空间,将带动中国制造业特别是轻工业品制造扬帆出海。

图文推荐

总裁汇O2O拟上市公司股权投融资平台

独家策划

更多
首届全国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创新创业 在通往无人驾驶的神奇之路上,英特尔勇往直 蒙牛管理层巨变创始人牛根生辞职5年后重新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支付方式

工信部备案: 粤ICP备18005112号    公安部备案: 44030602004322

版权所有 总裁网 Copyright © 2007-2024 iChinaCE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