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又现神话!收入5万的公司市值却高达57亿

2016-08-24 10:57:12    读懂新三板   我要评论0   我要收藏   
打印
挂牌当日就停牌收购,君实生物创造了新三板首例换股合并。

  这是新三板上的又一个神话。

  一家公司,近3年营收都在600万以下,且连续亏损,你猜它的市值会是多少?读懂君觉得很多人都会猜错,因为这家叫君实生物(833330.OC)的公司市值高达57亿。

  8月18日,君实生物由协议转让变更为做市转让,中金、中信、东方、国海证券是其首批4家做市商,做市当天市值高达57亿元。截止今天收盘,公司市值56.5亿。

  这样一个君实生物,是不是会让你联想到新三板上另一个“生物”——仁会生物?靠炒股名满天下的仁会生物,营收为0但市值却超过70亿。

  仁会生物的神话在新三板圈无人不知,但君实生物又是一个什么样的神话呢?

  1、挂牌当日就停牌收购,创造了新三板首例换股合并

  神话的主角君实生物基本资料是这样:成立于2012年12月27日,主营抗瘤、高血脂、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的研发,2015年8月13日挂牌新三板。

  君实生物初来新三板就显得很不一般。它的出场方式很彪悍:公司挂牌当天直接停牌,上来就要收购一家新三板公司,收购的方式还是换股合并。

  君实生物收购的公司,是它失散多年的哥哥众合医药。众合医药成立于2008年7月,于2014年1月挂牌新三板,比君实生物早一年多。说它们是兄弟,是因为二者有太多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首先,君实生物是众合医药的人过来帮忙搭建的。2011年11月熊俊成为众合医药第一大股东并出任董事长;2012年12月底,众合医药董事、核心技术人员张卓兵、单继宽共同出资设立君实生物。一个月后,通过股份协议转让,熊凤祥、熊俊父子成为君实生物实际控制人。

  其次,它们长得很像。这两家公司都是从事单克隆抗体新药研发及产业化的,研发的产品都处在临床前研究阶段向临床研究阶段过渡的关键时期。单克隆抗体药据说很神奇,可以用来治疗肿瘤、骨质疏松等疾病。

  最后,它们有着同一个老爸。君实生物的实际控制人是熊凤祥、熊俊父子,众合医药的控股股东是熊俊。两家公司的董事长都是熊俊,并且众合医药部分股东也是君实生物的股东。

  既然是兄弟,那收购就好说了。因为本质上,这是一起为消除同业竞争的关联方合并。于是,新三板上第一例换股合并就这样完成了。

  换股合并具体方案是这样:君实生物向众合医药全体股东定向发行735万股用于吸收合并众合医药,发行价格为每股25.903441958元,换股比例为 0.050317983:1。吸收合并后,君实生物继承和承接众合医药的一切,包括资产、负债、人员、研发项目等,并且众合医药终止挂牌,注销法人资格。

  此时此刻,你可能会想,熊俊是不是sa,为什么要再挂牌一家公司,将众合医药合并注销掉呢?不嫌费钱费事儿吗?事实上,熊俊这么做是事出有因的。

  君实生物和众合医药虽然是兄弟,但却有不同之处。从这两家公司研发的产品来看,众合医药目前有6个在研项目,其中5个项目是仿制药或者仿创药,只有1个项目是创新药,而君实生物拥有的6个在研项目全部都是创新药。

  仿制药和仿创药都是模仿别人家的药,但创新药却完全是自己独立研发的。哪个更有价值,一目了然。

  何况,仿制药的生存状况并不好。大量国产仿制药粗制劣造、安全无效,行业毛利率不足10%,远低于国际平均50%的水平。而且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要求,在2018年年底前完成仿制药品种的一致性评价,通不过评价的将注销文号。有行业内人士表示,“未来50%的药品批文将会被淘汰”。

  仿制药要大洗牌,创新药受关注。兄弟同心,其力断金,让这俩兄弟走到一块儿,显然是成功转型的好选择。

  转型是痛苦的,2016年上半年,君实生物的营收仅有5.34万元,主要是提供技术服务而来,可亏损已达3932万元。

  但前景是光明的。君实生物预计,其重磅品种潜在中国市场整体规模将超过540亿元。到2025年时,仅凭用于治疗肿瘤、血脂高、类风湿等疾病的4种重磅药品,君实生物的营收规模就可达117亿元,最高时有望达到172亿元。

  2、合计融资11亿,将有更多私募带领创新药公司来新三板?

  合并后的君实生物华丽丽地开了挂。研发新药要花大钱,但是君实生物不怕,因为它有着一流的融资能力。

  君实生物挂牌新三板半年时间内共进行了3次定增,合计融资6.3亿元。这6.3亿中有4.22亿元是机构投资者认购的,9000万来自于熊俊的基金合伙人,还有4家做市商认购了3060万元。

  今年7月29日,君实生物发布定增融资方案,拟募集3.681亿元,目前已完成了投资者认购意向。也就是说在新三板君实生物实际已经融到7.5亿元,还有3.681亿元正在路上,合计能够融到11.18亿元。

  11.18亿是新三板医药企业公司中融资最多的。读懂君不由想起一句话,“融资能力哪家强,新三板上看君实。”

  融资能力强,是因为公司有一个好董事长。君实生物的成功融资并非偶然,众合医药被合并前,也在新三板上成功融资1.2亿元。

  君实生物的董事长熊俊并非医药科班出身,而主要做基金管理和投资。熊俊是香港中文大学工商管理硕士毕业,在基金管理公司做过研究员和基金经理助理,2007年成立上海宝盈资产管理公司后至今都担任董事长一职。

  此时此刻,你是不是想到仁会生物的董事长桑会庆?桑会庆和熊俊一样,也是基金投资出身。

  其实君实生物和仁会生物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它们都是做市企业;都喜欢拿闲置资金进行投资,君实生物把融到钱的58%用于理财产品的投资,仁会生物用不超过 4亿元进行投资理财;都有一个基金投资出身的董事长;两家公司市值也都很高,君实生物市值57亿,仁会生物更是高达75亿。

  而且,两家公司主要医药产品都处于研发阶段;融资能力都很强。同时,它们又都是用融资的钱来研发新药。

  值得注意的是,新三板上另一家医药公司东方略也正在进行30亿的融资。东方略是由本土投行东方高圣收购全有时代后更名而来,30亿募资后要去美国寻找创新药。

  一般来说,医药研发的套路是,药物专家主导成立项目,有点研究成果后再出去找投资,然后继续研究。但新三板上一些医药公司的套路刚好相反,它们是先融资拿钱,然后再进行医药研发。

  而这些创新药公司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医药的研发已经不再由生物医药专家主导,而是由以私募为主的投资机构主导,比如君实生物,除了董事长是基金投资管理出身,公司股东也以熊俊控制的私募机构或者基金合伙人为主。

  更让人惊叹的是,尽管他们的项目都处于早期或者研发阶段,但挂牌新三板后都能在短时间内就融到了上亿资金。

  也许,将来会有更多的私募带领创新药企业来新三板创业?

图文推荐

总裁汇O2O拟上市公司股权投融资平台

独家策划

更多
首届全国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创新创业 在通往无人驾驶的神奇之路上,英特尔勇往直 蒙牛管理层巨变创始人牛根生辞职5年后重新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支付方式

工信部备案: 粤ICP备18005112号    公安部备案: 44030602004322

版权所有 总裁网 Copyright © 2007-2024 iChinaCE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