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上市常见五大困惑

2011-07-04 14:35:17    创业邦 和君视野   我要评论0   我要收藏   
打印
如何保持公司业绩的持续高增长?如何构建长效激励机制以保持核心团队的稳定?如何进行超募资金的最优化使用?如何根据企业发展需要进行市值管理?全新的事业平台及资源基础上,如何进行全面的战略升级?

  中国企业IPO数量持续引领全球资本市场,尤其是创业板开闸,一夜之间造就数十位亿万富豪,引发了一轮企业上市赛跑和奔富运动。大江南北,每一个角落都按捺不住、蠢蠢欲动。进入资本市场,上市是企业做强做大的捷径。通过资本运作模式募集更多资金,可以给企业带来充裕的发展资金,解决新技术研发和新生产线建设所需资金,让企业发展更加“如鱼得水”。然而,在公司上市风光无限的背后,却是一系列问题的纠缠:如何保持公司业绩的持续高增长?如何构建长效激励机制以保持核心团队的稳定?如何进行超募资金的最优化使用?如何根据企业发展需要进行市值管理?全新的事业平台及资源基础上,如何进行全面的战略升级?

  困惑一:如何保持公司业绩的持续高增长?

  如果要问,上市公司最关注的是什么?毫无疑问,是业绩。企业在上市之后,面临的最直接问题是,如何继续保持公司的业绩高速增长,满足投资者的预期。

  以常规而论,企业通过上市发行募集到大量资金,在上市过程中使企业公司治理、组织架构、管理得到提升,上市后品牌形象与企业位势大大提升,管理团队和员工气势大受鼓舞,处的平台、所获得的资源都与上市前不可同日而语,因此上市后保持业绩持续稳定增长甚至加速增长本不应该是难事。但就现实而言,我们发现,企业上市后业绩难以为继却是普遍现象,尤其是以“高科技、高增长”著称的创业板。

  2009年3月31日公布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规定,“发行人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应当符合下列条件:最近两年连续盈利,两年累计净利润不少于1000万元,且持续增长;或最近一年盈利,且净利润不少于500万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5000万元,最近两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均不低于30%。”这曾是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最低挑选标准。

  但从2010年上半年报来看,创业板上市公司今年上半年的业绩却不及同期深圳主板和中小板,也没有达到30%的及格线。根据Wind资讯针对105只拥有可比数据的创业板个股的统计,以收入和利润增长率这两项主要业绩指标来对比,深圳主板分别为55%、97%,中小板分别为36%、46%,创业板却仅为28%和26%。

  如果更详细地分析创业板首批上市的28家公司的上市后业绩,其中期报告所反映的业绩对比也同样难看。根据上市前的统计,首批创业板公司2007、2008年度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在100%以上的有12家,更据称“监管部门对首批创业板保持‘优中选优’的政策方向,也体现出其稳健保守的一面,基本不愿考虑季节性因素,达不到50%则要求做盈利预测,若低于45%的则会被认定为成长性存在问题而给予特别关注”。而从今年上半年业绩来看,不仅没有一家公司的业绩增长能超过100%,而且还有7家公司出现业绩下滑,占比达四分之一。除了前面提到的宝德股份外,汉威电子、网宿科技、新宁物流、中元华电、特锐德、华谊兄弟等也都榜上有名,业绩下滑幅度从49.78%至5.63%不等。以被誉为隐形冠军的汉威电子为例,其超募资金达1.92亿元,今年3月更实施了10转10派3元的高送转方案,但就是这样一个“不差钱”的企业今年中期的净利润同比却几近腰斩。其公告显示,受困于技术门槛低,汉威电子控股的五家子公司中仅有一家实现盈利。

  三季报中这一问题再次显露。在创业板开启将迎来一周年之际,创业板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6.93%,而前三季度主板净利润增长率达到30.23%,中小板增幅为37.99%。创业板的业绩增速再次落后于主板和中小板,其号称的高成长性并未体现出来,此事引发了对创业板公司上市后业绩增长问题的广泛关注。

  分析这些创业板公司上市后业绩不佳的原因,我们发现,这些公司却并没有认识到问题的本质所在。根据企业业绩报告的披露,典型原因有这么几种:“原材料价格上涨”、“客户调整进度,产品延期交货”、“加大人才引进和技术研发,管理费用大幅上升”、“发出商品未能及时确认收入”等。但我们认为,激励机制不合理、募集资金规划使用不科学、资本经营能力薄弱、企业战略滞后等,才是这些企业上市后业绩难以为继的更深层次原因,也是共同的问题。因此,上市公司如果要彻底解决业绩增长的困惑,仅靠营销招数和短期技巧是没用的,只能从构建合适的激励机制从而保持团队稳定和吸引人才、科学合理地使用募集资金从而促进业务发展、发育资本经营能力以提升企业经营层次、全面进行企业战略升级等方面来努力。

  困惑二:如何构建长效激励机制以保持核心团队的稳定?

  近一段时间,中小板尤其是创业板企业上市后突然爆发的高管“离职潮”,引发了业界的高度关注。

  根据媒体的不完全统计,截止2010年9月7日,在已经上市的119家创业板公司中一共有30家公司的61名高管在上市后离职。按职位统计,61名离职高管中,有23名监事,16名董事,11名独立董事以及11名其他高管人员。其中,有28人持有上市公司股份,持股总市值达到16.4亿元,人均接近6000万元。其中,持股市值最高的辞职高管是碧水源副总经理梁辉,其持有碧水源841.5万股,按照9月7日99.17元的收盘价计算,持股总市值达到8.35亿元。持股市值超亿元的离职高管还有赛为智能的周嵘,其持股总市值达到1.96亿元。

  这些高管在企业上市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纷纷离职的原因并不难理解。《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及《公司法》明确规定:“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自公司股票上市之日起一年内和离职后半年内,不得转让其所持本公司股份”,“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向公司申报所持有的本公司的股份及其变动情况,在任职期间每年转让的股份不得超过其所持有本公司股份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五;所持本公司股份自公司股票上市交易之日起一年内不得转让。上述人员离职后半年内,不得转让其所持有的本公司股份”。按照这两条规定计算,创业板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管所持的股票,全部出清需要五年。

1 2 3 4

图文推荐

总裁汇O2O拟上市公司股权投融资平台

独家策划

更多
首届全国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创新创业 在通往无人驾驶的神奇之路上,英特尔勇往直 蒙牛管理层巨变创始人牛根生辞职5年后重新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支付方式

工信部备案: 粤ICP备18005112号    公安部备案: 44030602004322

版权所有 总裁网 Copyright © 2007-2024 iChinaCE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