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两个外国人的故事

2011-01-05 09:17:36    环球企业家 张妍   我要评论0   我要收藏   
打印
对比在中国工作的外资企业人士,与被派往海外的中国公司高管,他们的际遇千差万别,又分别混杂着郁闷与欢喜、震惊和困惑。

    心都要跳到嗓子眼了。尽管司机在危机时刻脚踩刹车,但还是太晚了。碰撞后,摩托车司机竟然奇迹般地没有受伤。他爬起来,大声嚷嚷着交通事故并非他的责任。毕竟,谁会在逆道行驶的时候注意到视觉死角呢?

    中国人处于对安全问题的态度,造成了移民数量的激增。“这是一个现实问题。”一家位于上海的外资化学公司经理说,“你为工厂设立严格的规定,但只要你的工人走出工厂,他们面对的就是一个全然不同的氛围。即使是要求一个人扣安全带,他们都会笑话你。”

    然而,在中国的西方移民的生活却比他们上一代人轻松容易许多。这些西方移民不需要再蜷缩在单调的旅馆里,忍受毛式标准的食品和服务。现在,他们 可以用低廉的价格享受一切:起酥点心和寿司、西式别墅和花园以及为他们的小孩提供的名牌私立学校。(哈罗学院和德威学院这两个贵族英国学校,在北京都有分 支。)

    中国的空气里总有沙质颗粒物,审查制度也是不胜其烦。在凌晨四点和美国总部通电话也很沉闷和无趣。但在其他方面,中国生活对于这些西方移民是十分舒适的。中国地区的业务也比其他地方更加令人兴奋和值得期待。

    “我们干的太漂亮了!”另一位外资管理者这么说。他的公司销售一种“让所有机器都能发动”的引擎。当然,他的商品通常是盗版的。“他们只是用激 光扫描仪扫描,然后复制。”这位管理者耸耸肩。但是。中国对发动机的需求是异常旺盛的,知识产权盗窃层出不穷。这个管理者几乎是流着口水说,他们的销售额 每年增长15-20%。

    过去三十年的中国经济奇迹般地增长,使得大批的外国商人跳上飞机,搬家来中国。西方的跨国公司把它们最野心勃勃的管理人员派到中国,寻找新的供应商、建立工厂,销售喷洗发动机和红酒给中国人。

    跨越大洲

    近年来,走出国门的中国人也在不断增多。中国公司正变得日益全球化。它们在非洲抢夺石油和铜矿,在美国和欧洲搜罗投资机会,它们开始在全世界设立自己的分部。自然地,它们也把自己的中国管理者派往世界各地。

    海外华人高管是个相对比较新的景象,他们也是中国实力的一种标志。早先,逃离中国的移民潮是因为这个国家充斥着贫穷、暴力和专制统治。中国人不得不在其他地方寻求更好的生活。最初到达大洋彼岸的时候一无所有,他们凭借自身的智慧和勤劳的工作,定居国外。

    这些新中国移民则不太一样。由于他们所在的中国企业正在扩张壮大,他们被派往国外工作。他们到达国外的同时,有一份有保障的工作和稳定的薪水。工作是暂时性的,他们期望在几年后能够返回中国。

    在许多地方,他们和西方侨民很想象,但又有明显不同。在中国工作的西方移民是从一个经济萧条的民主国家,来到一个经济快速增长的独裁国家。在西方的中国人则恰好相反。每一段旅程都有挑战。本文旨在披露他们,通过对比两个不同的移民者。

    具有启发性的是,没有一位接受采访的在华外籍人士愿意被实名引用其话语。对于他们来说,违反某些禁忌或许会带来灾难。

    “在中国,规则并不是全都透明。”一家外资美容产品的管理人士James Smith感叹。他所在的公司依赖于本地网络,销售人员一家一家敲开门,纠缠顾客购买他们的口红和洗发水。这些销售人员再招募其他销售者,发展自己的下线。

    这种“多层次销售”(也称为直销)在很多国家都是有争议的,在中国亦然。不少官员觉得其威胁到了胡锦涛主席提出的“和谐社会”口号。直销公司只能在严格的限制下运作,以防止他们欺骗消费者。例如,他们必须保持实体店面,利益受到侵害的员工和消费者可以由地方去投诉。

    James Smith表示他的公司非常乐意遵守这些规则,但这并不像在西方那么简单。中国的法律总不那么可靠。举例来讲,招聘学生做兼职销售人员是否合法?据 James Smith所知,这是合法的。但是当他的员工在大学校园里招聘时,学生家长抱怨强烈,而政府也站在了家长的一边。显然,James Smith的公司已经越过无形的线。“我认为这是儒家的东西。”他沉思着。中国人赋予教育巨大的价值,而憎恨任何使学生远离书本的东西。现在,James Smith的公司会聪明地绕开学生。

    政治是中国政府另外一个敏感点,毫无疑问。外资企业必须容忍,更确切的应该是帮助设立企业内部的党组织。与之相比,公司召开的大型会议都会受到 怀疑的审视。直销公司会召开盛大的动员会,给销售人员大气鼓劲。在民主国家,这并没什么大不了。但是中国政府视任何无法掌控的聚会为潜在威胁。如果聚会是 有组织的,且充满热情,那么中国政府的疑心就大大加重了。

    每当James Smith的公司举办一定规模的聚会,首先要做的就是获得当地政府的许可。“我们永远不知道他们的答复是什么,”James Smith补充说,就像许多跨国公司一样,他的公司热衷于“与中国政府发展信任的长期合作关系。”

    如果政府正在举办高规格的活动,那么对外资公司的限制就更加严格,诸如2008的北京奥运会和2010的上海世博会。在世博期间,任何超过40人的聚会都不被允许。任何对世博的干扰都会令中国政府丢掉颜面,中国人不喜欢丢面子。

    尽管有这些麻烦,James Smith还是喜欢在中国工作。他热爱中国人,也喜欢中国的食物。他也看到中国人对“老外”的态度正在发生改变。几年前,当他和他的中国妻子在一座省级城市里散步时,会被中国人围观,他们伸长脖子看这两个人。现在,中国人的反应平淡许多,跨种族婚姻不再那么引人注目。

    James Smith对中国人的销售能力不胜欢喜。在美国,直销通常是某些人的副业,在中国,这是一个全职的职业。中国人往往拥有一个很大的关系网络,家庭、朋友和 同学,他们会毫不犹豫地使用这张网。“这嵌入了文化之中。”James Smith说。他们对于在家庭聚会上兜售产品并不会感到尴尬,“这确实帮到了我们。”James Smith堆满笑容地说。

    经济发展亦然。一代人以前,中国人口袋空空。现在他们支付得起昂贵的外国化妆品和古奇包。James Smith列举了他公司的年销售增长数字,这个数字让他高高地挑起眉毛。

1 2

图文推荐

总裁汇O2O拟上市公司股权投融资平台

独家策划

更多
首届全国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创新创业 在通往无人驾驶的神奇之路上,英特尔勇往直 蒙牛管理层巨变创始人牛根生辞职5年后重新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支付方式

工信部备案: 粤ICP备18005112号    公安部备案: 44030602004322

版权所有 总裁网 Copyright © 2007-2024 iChinaCE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