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把正确的事做正确

2011-04-25 14:25:25    《商务周刊》 冯禹丁   我要评论0   我要收藏   
打印
在一个社会体制转型、经济高速发展的市场之中,一家跨国公司如何能“轻舟过万山”地行过种种暗礁和激流,与这个经济体共赢共生共发展......

《商务周刊》杂志封面图

  在一个社会体制转型、经济高速发展的市场之中,一家跨国公司如何能“轻舟过万山”地行过种种暗礁和激流,与这个经济体共赢共生共发展,半导体巨头英特尔提供了一个模板。而在产业变局的当口,转型中的英特尔再次把重要的砝码押在了中国

   冯禹丁

  记者  伊西科

  英特尔的“新愿景”

  “唯有偏执狂才能生存(Only the Paranoid Survive)。”英特尔前CEO安迪·格鲁夫这句名言说明,英特尔历来是一家偏爱偏执狂型人才的企业。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助理教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计算机专业博士王元陶便是一名比较Paranoid的华裔科学家。他立志于探索各种实用技术以帮助欠发达地区的人们,早年沉迷于研发“定价100美元以下的PC”,希望以此改变人类受教育机会的不平等。甚至几年前,他携自己的低价电脑和满腔热血,不远万里只身前往印度和尼泊尔的贫困地区主持“数字课堂”项目,在没有任何基础设施、“打电话都要跑到镇上去”的偏远乡村,他一待就是5年。

  但后来他发现,在电都没通的印度农村,他根本无法凭借廉价PC帮助当地人享受教育或医疗服务。而他试图说服人们“共用电脑”的努力也付之阙如,因为说到底PC是一种名为“Personal Computer”(个人化、私人化的电脑)的商品。

  向《商务周刊》叙述这个故事时,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方之熙博士显得很开心,并非他幸灾乐祸,而是因为这位可敬而可爱的博士“转变观念”之后,加盟了他领导的英特尔中国研究院并出任首席科学家。“他喜欢上了我们这里人人平等的工作环境。”方之熙说。

  和王元陶一道归国加盟的,还有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计算机工程博士尚笠,担任着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首席架构师兼嵌入式架构实验室总监。方之熙本人也是早年出国留学,加盟英特尔在美国的研究院,并在2009年9月英特尔中国研究中心升级为英特尔中国研究院后出任该院院长。这是英特尔的五大研究院之一,也是美国本土外的唯一独立研究院。去年4月,英特尔中国研究院正式确立“嵌入式系统”为主研方向,并陆续从全球招徕多位强援。

  作为一院之长,方之熙的最重要使命是,将中国研究院在嵌入式领域的研究成果也成功“嵌入”到英特尔庞大的R&D研发体系,甚至更加庞大的“R&D—业务”的互动体系之中。这是一个难度颇大的新挑战,因为他领导的是一批才华横溢、天马行空的科学家,必须尊重他们工作的独立性;同时他又不能信马由缰,因为企业内的工业研究院不同于学术型研究院,它必须以企业未来的商业回报作为主要考量。

  事实上,如同王元陶曾经遇到的窘境一样,工业研究院永远的难题也是科研成果如何与商业成功结合。为此它们需要寻找到基础研究(R)与应用开发(D)之间的平衡:只注重R,可能步施乐公司的后尘,其帕罗阿尔托研究中心1980年代研发出图形用户界面、局域网和激光打印技术三大创新技术,却分别被微软、思科和惠普摘得了商业果实;但若过于强调与公司现有业务紧密相关的D,则可能错失开拓全新业务领域的机会,也即是格鲁夫所说的“悄然而至的战略转折点”——格鲁夫曾带领英特尔毅然放弃DRAM存储器并全力进行CPU新业务开发,从而完成公司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转型。

  眼下这一使命显得更加紧迫,因为芯片巨人英特尔也正面临着一个“战略转折”。一方面PC和服务器市场仍然巨大,2010年全球PC出货量增长13.6%至3.46亿台(IDC数据),而英特尔在这个市场81%的份额和超高利润率确保了自己的“护城河”深广无虞——2010年其营收达436亿美元,净利润117亿美元,后者惊人的同比增长了167%;但另一方面,各种智能手持终端、平板电脑的快速普及令人想起10多年前的PC产业,去年苹果公司iPad 平板电脑三个季度1500万台的出货量令人震惊。更重要的是,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两大新兴市场上,制造商们几乎全都选择了更开放、廉价和低功耗的ARM架构处理器,英特尔阵营目前还没有拿出能与之抗衡的产品。

  以上这些新兴的智能终端会不会取代PC,从而动摇英特尔的王座?这决定于一场龟兔赛跑的结果,跑道上的英特尔首要目标是降低功耗,从而将自己的芯片嵌入到PC之外的更多产品中;而对手ARM阵营则需要保持住功耗和价格优势,同时提高性能。

  发令枪才刚刚打响。英特尔一度以为ARM架构在计算性能方面的力不从心,决定其终端的处理能力始终难以与PC相匹敌,但ARM架构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处理能力近些年有了长足进步,从最近苹果A5双核处理器支持iPad 2上运行各种应用的卓越表现和续航能力看,反倒显出英特尔在功耗这个软肋方面的前进步伐相对迟缓了。

  PC联合发明人马克·迪恩(Mark Dean)最近公开表态支持苹果CEO史蒂夫·乔布斯的观点——“当前已经进入‘后PC时代’”,他说:“PC的时代几乎已经结束,PC未来的命运将会像曾经的打字机一样。”但英特尔中国区总裁杨叙显然不敢苟同。“应用会向工作和体验两个方向发展,电脑以创建内容、处理信息为主;而新兴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以体验、享用内容为主。”杨叙对《商务周刊》说,“二者是互补的关系。”但他也承认,随着“无处不在的互联网”成为现实,科技产业的形态正发生变化,由过去横向协作的、标准化的特征向多样化、软件小型化、应用服务个性化、一体化方向发展。

  无论如何,科技产业的结构和形态都正在发生一次重大的变迁,置身其中的英特尔已经公开宣布自己将再次转型。2010年4月,英特尔在IDF信息技术峰会上宣布的“新愿景”是“移动互联计算”(Continuum of Computing)。秋季的IDF上,CEO保罗·欧德宁宣告说,“10年前,英特尔是个处理器公司,所从事的只有硅、半导体相关业务。而如今的英特尔是一个计算解决方案公司,从事的业务有服务、软件、平台和半导体等全方位解决方案。”

  那么,芯片巨人究竟在进行怎样的主动布局、针对性调整和准备?英特尔中国随之做了哪些改变,又会在其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1 2 3 4 5 6 7

图文推荐

总裁汇O2O拟上市公司股权投融资平台

独家策划

更多
首届全国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创新创业 在通往无人驾驶的神奇之路上,英特尔勇往直 蒙牛管理层巨变创始人牛根生辞职5年后重新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支付方式

工信部备案: 粤ICP备18005112号    公安部备案: 44030602004322

版权所有 总裁网 Copyright © 2007-2024 iChinaCE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