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与两千大盗

2011-03-08 09:45:14    南方人物周刊 叶檀   我要评论0   我要收藏   
打印
阿里巴巴如此大张旗鼓宣示以往的不诚信,不可能是一场纯粹的公关秀,因为这已经牵动了背后的结构,无异伤筯动骨

  特约撰稿 叶檀

  一向以新型与纯洁面目示人的IT行业裂解,先是2010年3Q大战,后是潜伏了数年的阿里巴巴诚信危机在2011年浮出水面。

  2月21日,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子公司B2B赴香港上市3年零4个月之际,公告宣布,公司的内部调查发现,过去的两年里,共有2326名阿里巴巴网站的会员——“中国供应商”涉嫌欺诈国际买家,近100名员工合谋。为此,CEO(首席执行官)卫哲、C00(首席运营官)李旭晖负间接领导责任,引咎辞职;集团CPO(人力资源总监)邓康明降级另用。

  阿里巴巴与两千大盗真人版上演。

  是壮士断腕还是庸人割阑尾?

  一种观点认为,阿里巴巴在转型的关键时刻壮士断腕,是极具勇气之举,为未来的健康发展埋下伏笔,同时马云的内部信件展示了中国新兴企业建立商业伦理的努力。

  马云的内部信件以短促的语句,表达内心的激情,把清除不诚信的行为称为刮骨疗毒。

  信中称:阿里巴巴从成立第一天起就从没以追逐利润为第一目标,我们决不想把公司变成一家仅仅是赚钱的机器,我们一直坚守“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使命!客户第一的价值观意味着我们宁愿没有增长,也决不能做损害客户利益的事,更不用提公然的欺骗。这个世界需要的是一家更加开放、更加透明、更加分享、更加责任,也更为全球化的公司。

  引述了了数语,可以得知整封信的格局。写这封信的人显然想成为百年老店的创始人,成为新兴商业伦理的启蒙者,其志不在小。通过刮骨疗毒,阿里巴巴以至于整个马云旗下的公司都会尊崇同一种诚信理念。

  另一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很快出台。有市场人士通过阿里巴巴近两年的市场尴尬处境,以及卫哲带领公司后不如人意的表现、阿里巴巴泰山压顶的市场整合压力,表示这不过是马云借助超强公关能力的一种公关秀,而卫哲的内部信件显示出他对阿里巴巴诚信文化的信奉,如今挥泪受斩,不过是阿里巴巴转型过程中的替罪羊。因此,马云不是壮士断腕,而是割去了早该除去的阑尾。

  阿里巴巴如此大张旗鼓宣示以往的不诚信,不可能是一场纯粹的公关秀,已经牵动了背后的结构,无异伤筋动骨。

  首先受损的是阿里巴巴的身价。从阿里巴巴2月21日宣布公司首席执行官卫哲、首席运营官李旭晖引咎辞职到2月28日,阿里巴巴的市值损失已达到10亿美元左右,是2008年过冬之后的又一次重挫;其次,阿里巴巴壮士断腕,多数分析师下调阿里评级,对于未来阿里巴巴的转型、客户维护甚至内部治理提出一系列意见,将使阿里巴巴的转型过程荆棘丛生;第三,在强手如林的电子商务市场,阿里巴巴的停顿将给对手留下足够的空间。如同3Q之争所显示的,在丛林世界中,老虎也不能打盹。

  不刮毒则伤身

  阿里巴巴事件背后是一连串的事件,正是这些事件的存在使阿里巴巴处于不刮毒则伤身的危险处境。

  这家公司一些员工被业绩所苦,走上了坑蒙拐骗之路。从2009年开始的投诉到2010年仍未断绝,显示欺诈者已经与阿里巴巴现行的赢利模式捆绑到了一起。

  阿里巴巴的B2B业务增长乏力。据媒体披露,阿里巴巴B2B的模式是电子商务1.0模式,是信息平台模式,典型的销售导向型,靠中介费提升业绩。凭借规模效应可勉强支撑于一时,但包括马云等众多人早就认识到,不转型则无发展。2009年,阿里巴巴的业务经历了大调整,斥巨资收购其他网站,但前景仍不明朗,而竞争对手则越来越多,于是其销售人员业绩压力更大。

  有媒体披露,阿里巴巴的业务员帮助甚至怂恿客户造假,是个普遍现象,因为业务员可据此获得提成。“中国供应商”的收费主要分类,新客户加入“出口通”,每年收费2.98万元(今年1月1日之前是1.98万元);老客户可以加入每年收费5万元的更高级别的服务。如果要加入搜索排名,则要另外收费,比如搜索排名第一的,每年要另收10万元。

  不难看出,以这样的商业模式运作下去,阿里巴巴将走入绝境,在国际市场上信誉尽失,在国内失去有信用的大客户,劣币驱逐良币,活跃在网络上的将是越来越多的欺诈供货商与以业绩提成为惟一目标的销售人员。信用不存,业绩无处可附。根据阿里巴巴的财报,其2/3的收入来自于国际市场,一旦进入恶性循环,阿里巴巴的国际业务将命悬一线。

1 2

图文推荐

总裁汇O2O拟上市公司股权投融资平台

独家策划

更多
首届全国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创新创业 在通往无人驾驶的神奇之路上,英特尔勇往直 蒙牛管理层巨变创始人牛根生辞职5年后重新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支付方式

工信部备案: 粤ICP备18005112号    公安部备案: 44030602004322

版权所有 总裁网 Copyright © 2007-2024 iChinaCE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