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学蛟:百思买为什么会败走中国?

2011-03-17 11:33:10    新浪博客 艾学蛟   我要评论0   我要收藏   
打印
同样是外来者,人家都没有水土不服,偏偏百思买“肠胃紊乱”。我为其把了把脉,觉得它主要症结在与中国国情不适合的商业模式上。

    百思买为什么会败走中国?

    谁说外来的和尚一定会念经?我看未必。

    外来的和尚,很有可能在本国把经念得抑扬顿挫,一旦搬迁到异国他乡,却可能遭遇水土不服,不仅经念得磕磕巴巴,甚至都无法念下去。

    而百思买就是那个在中国没念好经的外来和尚。

    上月22号,在进驻中国5年后,美国也即全球最大电子零售商百思买在官网发布公告,将关闭在中国大陆地区的9家门店。这意味着,百思买这个零售品牌正式从中国市场退出。

    大家同住地球村的年代,他国企业来我国开店,我们企业去他国开店,本来应该是稀松平常的事情。大家都练就了一副“国际化”的好胃口,走到哪里能吃到哪里,沃尔玛、家乐福就是活生生的好例子。

    同样是外来者,人家都没有水土不服,偏偏百思买“肠胃紊乱”。我为其把了把脉,觉得它主要症结在与中国国情不适合的商业模式上。

    首先,重服务,轻价格。

    所谓“重服务,轻价格”,指的是百思买太过于看重或依赖服务的价值,而忽略了价格的重要性,商品定价过高。

    在百思买,无论电池、音箱等小家电,或是洗衣机、液晶电视等大家电,价格或多或少都比市场价格高一些,有些高出10%—20%。甚至一些本土品牌家电,其挂牌价比市场价高出近50%。

    在美国,百思买之所以跻身电器零售商中的NO.1,其制胜砝码是提供消费者更多、更满意的服务,包括良好的购物体验、更好的保修期等。一款电器,正常的保修期限是一年,百思买可能会提供两年或三年,甚至五年的延保服务。

    在美国成熟的消费环境里,与商品本身相比,服务体现着更高的价值,消费者很吃这一套,对价格并不太看重,所以百思买也借此树立了自己的地位。

    反观中国,消费者的诉求却大不相同。与服务相比,他们更看重商品本身,质量是否可靠,价格是否低廉。

    价格,绝对是中国最广大消费者选购商品时,最为关注的一个要素。号称“价格屠夫”的国美,之所以成为中国家电零售大佬,靠的就是低廉的价格,其“兄弟”企业苏宁也是如此。沃尔玛、家乐福能够在中国“扎下来”,原因也是低价……

    当然,看重价格,并不中国消费者不愿意为服务买单。只是长期以来,“买的时候是爷爷,维修的时候像孙子”的服务状态,给他们心里留下了难以消失的阴影。在大多数人看来,尤其期待以后不确定的服务,倒不如及时享受低价的实惠。正如一位曾去过百思买的消费者所说:“我们不用假惺惺的服务,我们要真枪实弹的最低价,老外不懂这个。”

    在中国,百思买在价格上仍然不肯低下昂贵的头,寄希望在美国成功的服务增值来俘获中国消费者的心。

    殊不知,缺少了价格优势,在现阶段,其随心所愿的可能性极其渺茫。

    其次,蜗牛般的开店速度。

    定位于家电零售,当然不能指望卖出一件商品就高枕无忧,而是应该着眼于规模效益,寄希望于开更多的店,卖出更多的商品。

    在中国取得成功的国美、苏宁都是如此。尤其国美,曾经有过1天左右就开一家店的历史。

    而百思买在中国市场的开拓,却显得保守有余,激情不足。从2006年正式进驻中国,在5年的时间里,它仅仅开设9家店。在拼速度、拼数量的中国家电零售界来说,这种速度与蜗牛爬行有得一拼。

    在规模上,被竞争对手拉开差距,还导致百思买整合供应商的能力减弱。店面少,进货数量自然有限制,面对供应商时,其议价能力自然不强,当然商品价格就难以下调。而且,还无法让供应商为其定制差异化的产品。由此,其在服务上的优势,也被打上了折扣。

    规模上不去,单店由于价格过高限制了销量,也造成单店盈利有限。规模效益和单店效益,百思买两种效益都无法实现,在中国自然难以继续生存。

    现在,虽然百思买退出中国,但它因为收购了五星电器25%的股份,还会继续在中国市场打拼。在此,奉劝一句,以后,不妨吸取教训,多多向沃尔玛、家乐福等“外来客”好好学习学习。

图文推荐

总裁汇O2O拟上市公司股权投融资平台

独家策划

更多
首届全国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创新创业 在通往无人驾驶的神奇之路上,英特尔勇往直 蒙牛管理层巨变创始人牛根生辞职5年后重新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支付方式

工信部备案: 粤ICP备18005112号    公安部备案: 44030602004322

版权所有 总裁网 Copyright © 2007-2024 iChinaCE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