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特斯邦威:服装企业高库存之累

2012-04-17 11:34:02    浙商   我要评论0   我要收藏   
打印
产量在上升,销量却在下降,随着服装行业增速放缓,服装企业正不断面临着高库存侵袭。而时尚演变的周期越来越短,市场不允许品牌太长时间地徘徊在弯路上寻找方向,美邦们需要尽快上路。

  博弈产销平衡

  有多年经验的女装生产商张翼,今年春节期间接到一朋友从广东打来的电话,称其厂里有6000多件男式服装,能否帮忙处理。朋友说,尽管接这批单时收取了30%的定金,然而去年10月加工完后,销售商迟迟未来提货。“一旦过了冬装销售期,这些服装只能积压在仓库成为存货”,朋友说,“这张订单来自美邦。”

  “供应商通常只有被催赶工期的份,很少有销售商砸了定金,最后还放几十万元货在这里。”张翼觉得奇怪,在他多年的从业经历中,不常出现这样的事情。鉴于衣服并没有质量差错,张翼判断原因在于销售商自身,可能是资金出现问题,也可能是销售出现问题。“提货时要付清剩下的货款,还有销售成本等诸多费用,如果他都知道卖不出去,就干脆不要了。”

  美邦服饰曾对自己库存的问题作过解释,认为有三个原因导致其库存积压:一是销售规模扩大,款式设计丰富;二是2010年入冬较晚,冬装销售周期延后;三是为应对年初用工荒给供应链带来的冲击,而安排了2011年货品入库。

  “产销平衡是很微妙的瞬间,生产计划,设计品类,店铺面积甚至店员的销售话术都会产生影响。对于生产多少量才能正好满足店面的销售状况,大多数生产商是盲目的,做到精准很难。”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说。

  扩张模式下的繁荣

  此次服装行业中蔓延的库存梦魇,美邦受到的关注度远超同类品牌,不仅由于其上市公司的背景,更在于这个出身于温州街头的服装企业一次又一次“不走寻常路”。

  服装行业流行的轻资产模式即是美邦首创——将与生产相关的重资产业务外包给各类加工企业,同时加工完的服装交给各地的经营渠道销售,公司则集中精力于原料采购、产品设计和品牌企划。创业初期,周成建受资金限制,“万般无奈”先后与广东、江苏及浙江各地的数十家服装加工厂建立供应商合作关系。17年后,这3个地方逐渐成为美邦的生产基地。而出于物流便捷的角度考虑,美邦仓库全国分开,采取分散型存放货品。

  在服装行业跑马圈地的阶段,渠道扩张速度决定了企业的收入增长,周成建当然明白这个道理。他采取了加盟为主,直营为辅的运作模式,加盟店要使用美特斯邦威公司的商标、商号、服务方式等,并向公司交纳50万元—300万元不等的特许费(订货折扣率相应不同),最终销售收入的25%归加盟商。以这种模式来实现销售渠道的扩张,效果立竿见影,美邦专卖店初期每年以新增50家的速度发展。至2008年上市之前,它在全国拥有直营店和加盟店共计2211家,其中加盟店1927家,占87%,直营店284家。

  根据美邦服饰上市时的发展目标,其计划在人口100万及以上的城市采取购买和租赁的方式新建店铺68家,其中直营店31家、加盟店37家。然而上市后短短8个月内,美邦已将浙江、福建、上海等省市的39处商业地产收入囊中,超过目标一半以上。

  与开店速度相对应的,美邦供应商压货的力度闻名业内。上市后多数加盟商与美邦签订的三年经营合同中,有一条每年25%业绩增长的硬性规定。并且美邦方面声明,加盟商如不签,就取消特许经营权。“每个季度都有订货指标,远远超出门店所能消化的程度。如果少订点,就会被告知要移交代理权。”前美邦加盟商丁先生说。

  由于服装订货存在时间提前量,货品一旦生产结束即被运往各家门店,如此高流转下,包括美邦在内的多家服饰企在2008—2009年,库存状况空前喜人。

1 2 3

人物
人物名称:
总裁指数:
总裁指数涨跌

图文推荐

总裁汇O2O拟上市公司股权投融资平台

独家策划

更多
首届全国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创新创业 在通往无人驾驶的神奇之路上,英特尔勇往直 蒙牛管理层巨变创始人牛根生辞职5年后重新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支付方式

工信部备案: 粤ICP备18005112号    公安部备案: 44030602004322

版权所有 总裁网 Copyright © 2007-2024 iChinaCE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