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聪明地“购” 且成功地“并”

2012-05-14 14:30:48    财富中文网   我要评论0   我要收藏   
打印
聪明地“购”和“并”,各有各的方法,但二者又是密切结合在一起的。如果不是战略意图明确、尽职调查深入的并购,如果在并购中没有正确处理好利益相关方的关系,那么基本上可以预见整合的过程不会很顺畅。

  源起

  随着政府“十二五”规划的出台,很多领先企业也都制订了宏伟的发展蓝图。这些蓝图的实现往往不能完全依靠自身的自然发展,于是并购就成为近期较为热门的话题。国内外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和政府对产业整合的鼓励都为企业并购提供了较好的资源与环境。但是,如何并购以及如何实现有效的并购整合,却是个常说常新的议题。

  见解

  要做到聪明地“购”,首先要主动地“购”。有人可能会问:难道我去收购别的企业,还不能称得上主动吗?让我们以普通人的购物为例。聪明的顾客一般会先确定“为什么要买”、“买什么”、“到哪里买”,以及“家里有没有地方放”,然后再出手,这就是主动购物。如果漫无目的地乱逛,就可能“冲动消费”,这就是被动购物。顾名思义,主动并购的核心就是掌握主动权,尤其是战略和时机上的主动权。

  用商业语言来讲,主动并购就是先要有明确的战略目标,并且确定并购活动符合发展战略的需要。特别是,要找到那些实现战略所必需而自身又不具备的能力或资源,然后再看哪些并购对象拥有这样的资源。

  以吉利收购沃尔沃为例。按照李书福的说法,早在2002年他就已经考虑收购沃尔沃的可能性并做准备,从2008年开始争取,直到2010年完成并购,不能不说这是“机会只垂青有准备的人”。

  可惜的是,很多企业的并购并非如此。它们的掌管者往往是先得到消息说有企业在寻找买家,然后再把并购对象放在自己的业务组合里面,论证协同效应和并购的合理性。甚至还有已经签订并购意向协议或支付部分资金以后再进行尽职调查的情况。在金融危机期间尤其如此,很多企业见到机会就上。须知,对卖方来讲是最佳的出售时机,对买方却未必就是最佳的买入时机。即使可以获得最佳的价格,也未必可以获得最佳的资产和能力等。在金融危机期间,还有很多海外企业和汽车零部件企业寻求买方,然而中国企业事先缺乏周密的战略和能力准备,仓促上阵,结果参与的多,成功的少。

  聪明地“购”,还需要以扎实的尽职调查为基础。尽职调查应该坚决围绕战略目的。所谓“坚决”,意思就是(举例而言)你本来已经有很强的销售渠道,准备通过收购获得技术资源,此时你就不能一概而论地去看并购目标的综合评价。即使其他领域的评估再好,如果没有实实在在的技术能力,也坚决不能收购。

  聪明地“购”,还意味着深入了解并购对自身意味着什么,以及自身是否有能力去消化并购后的业务、运营和管理。在这方面,了解并购以后所需的资源和能力,及早准备一支过硬的并购和整合队伍,是非常重要的。有的企业在并购时只是静态分析财务报表,觉得并购非常“划算”,却忽略了为支持并购对象业务发展所需的营销和研发等投入,结果掉进流动资金的陷阱。而聪明的企业则会早在洽谈并购阶段就开始寻找和储备并购之后的管理人才,甚至搭建一个“影子”领导班子,准备并购以后顺利接手。

1 2

图文推荐

总裁汇O2O拟上市公司股权投融资平台

独家策划

更多
首届全国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创新创业 在通往无人驾驶的神奇之路上,英特尔勇往直 蒙牛管理层巨变创始人牛根生辞职5年后重新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支付方式

工信部备案: 粤ICP备18005112号    公安部备案: 44030602004322

版权所有 总裁网 Copyright © 2007-2024 iChinaCE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