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集团"大管家"于淑珉详解海外腾挪术

2009-04-16 17:25:04    第一财经日报 王珍   我要评论0   我要收藏   
打印
没有天马行空,没有滔滔不绝,与大多数家电业界“大佬”们不同,昨天坐在CBN记者面前的海信集团有限公司总裁于淑珉,言语不多,却有一说一,简明扼要,更像是一位周全、细致的“大管家”。 她昨天刚刚参加完第105

健康比速度更重要

在家电业界,于淑珉是为数不多的女杰之一。因此,她有着与其他企业家不同的亲切与细心。昨天一见面,她就主动递上自己的名片。席间,她还主动给坐在旁边的记者夹菜。

“金融危机给我们带来了机会,但是基础、条件也很重要。”她语速突然加快,如数家珍地说,首先要有好的产品、好的技术;其次是团队;然后就是选好合作伙伴。

海信一直坚持“技术立企”的发展路径,对吸收人才也是“不拘一格”。像林澜,原来是科龙主管出口的副总裁,他是科龙前董事长顾雏军的同学,是被顾氏邀请回来的“海归”派人物。科龙被海信集团收购之后,林澜很快就被提升为海信集团的副总裁。在其他并购案中,类似的例子是很少见的。

而林澜也不负众望,很快就让海信、科龙的出口业务进入到了新一轮的发展轨道。在他的努力下,全球最大的白色家电供应商惠而浦继去年与海信成立合资工厂,生产洗衣机和高端冰箱之后,今年4月又与海信结成全球空调业务的战略合作伙伴,单今年就下了1亿美元的采购订单。

与一些同行热衷于海外并购不同的是,海信走的是更为稳健的海外发展道路。“我如果没有这个实力,就先不去做,人才、技术、网络都没准备好,就仓促出去不是‘烧钱’吗?”于淑珉说,海信会按自己的实际情况去推进国际化,“能做到哪里,就做到哪里”。

谈及会否争取国家优惠政策来拓展海外业务时,于淑珉实在地说,“有需要,我们会去争取,但是,国家政策也不是最重要的,如果国家给你10块钱,你赔了50块钱,岂不是对不起国家?所以,还是要看自身的能力。”

如今,海信已是国内平板电视的领头羊之一,而海信此前在CRT的鼎盛时期甚至算不上前四大品牌。

“我们不求多么快,求多么健康。”于淑珉平和地说,健康才有机会。“像发展平板,我们看到只有抓住芯片和模组这两点,才不至于陷入被动。”事实上,海信是国内最早上马液晶模组项目的彩电企业,这也成就了海信在平板时代的后来居上。

“企业发展的每个时期,内在的东西都不可忽视。”于淑珉的“词典”里,这些内在的东西包括经营理念、对产业的理解、对品牌的认识、对市场的投入,“对这个要有长期的认识,而不要在某个时期突飞猛进”。于淑珉的话非常平和,给人细水长流的印象。

1 2

图文推荐

总裁汇O2O拟上市公司股权投融资平台

独家策划

更多
首届全国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创新创业 在通往无人驾驶的神奇之路上,英特尔勇往直 蒙牛管理层巨变创始人牛根生辞职5年后重新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支付方式

工信部备案: 粤ICP备18005112号    公安部备案: 44030602004322

版权所有 总裁网 Copyright © 2007-2024 iChinaCE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