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富士康:管钱的精细与管人的粗放

2010-05-18 08:56:07    中国经营报 屈丽丽   我要评论0   我要收藏   
打印
对于一个以管理精细著称的大型企业来说,高层居高临下的视角是不容易看到细微的内部问题的。本报记者采访了多位富士康在职及离职的工作人员,他们从不同的视角重新审视了这家业绩斐然的“巨型”公司。

  屈丽丽

  卢新与祝晨玲的自杀,为进入5月份的富士康再次“抹黑”,一个个年轻生命的离去,也让一贯保持低调与幕后作风的鸿海集团总裁郭台铭走到了台前。

  然而,对于一个以管理精细著称的大型企业来说,高层居高临下的视角是不容易看到细微的内部问题的。本报记者采访了多位富士康在职及离职的工作人员,他们从不同的视角重新审视了这家业绩斐然的“巨型”公司。

  弊端之一

  基于“保密”而进行的精细分工,最终导致员工丧失工作的兴趣直至成为企业的附庸

  很多在富士康工作的员工,无论是高级技术工程师还是生产线上的工人,都会有一种同样的感觉:即自己就是一个庞大机器上的螺丝钉,尽管每天忙碌不停,却并不知道为何忙碌。

  在富士康工作的人员告诉记者,“基于保密的考虑,富士康内部有严格的分工,比如要生产一个杯子,它会把这个杯子分成不同的组织或部件,交给不同的人分别进行研发,有的人几年甚至十几年下来,一直做的就是杯盖,对其他的组织或部件并不了解。”

  “这样做的目的,可以有效地防止技术泄密,并防止‘制造’新的竞争对手。但对员工来说,一旦离开富士康这样的大型企业,到其他中小企业谋取管理职位,由于缺少对整个系统的了解,他的选择余地就会非常小。”

  如果留在富士康,按照富士康的晋级制度,却并没有多少人能熬出来。

  “在富士康的干部层次,一共分为十四级,从师一级到师十四级,新人进来从师一级开始,两三年调升一级,要调到师四五级这样的管理职位大概就要十年工夫。”

  “需要说明的是,富士康是制造型企业,在制造工艺上有诸多创新性的专有技术,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创新却并非‘主动创新’,而是‘客户驱动创新’。有了客户需求,富士康才会发动工程师进行研发,但研发的内容在高层就进行了分解,到了基层,很多工程师就只会知道在某一个细节上研发某一项工艺,对项目的整体任务往往并不解,也不需要了解。”

  “虽然这对企业保密及技术精深化大有助益,但组织却忽略了人的多层次的需求,尤其对于那些自我实现主观意识越来越强烈的年轻人来说,这样的工作带有某种意义上的残酷性。”

  弊端之二

  依附性越来越强的时候,归属感却越来越差

  按照富士康的分工体系,由于员工除了会干某一项被分解的任务,别的什么都不会干,除非早生退意,否则随着时间的消逝,对组织的依附性会越来越强。

  而按照富士康最为灵活的项目管理方式,员工的归属感却越来越差。

  “在我的印象里,‘新干班’第一年往往是干主管分配的杂活儿,随着对企业文化的了解与适应,员工会被不同主管带到不同的项目里。在这种项目组织方式里,任何一个主管关注的只是员工在该项目中的任务完成情况,却鲜有主管会来关心员工个人的问题。由于一个项目完成就会解散,又会有新的项目、新的主管,在这种除了工作就剩下工作的环境中,员工的归属感越来越差。”

  “同时,员工不可能期待在某一方面的重大贡献或创新举措获得晋升,因为既有的分工体系不会让你有这样的机会,而另一方面,富士康的文化里多少还有年资序列、熬年份的味道。”

  马斯洛早在多年前就曾谈到人的五个需求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然而,在富士康既有的管理体系下,需求层次的满足是极低的。”

1 2

图文推荐

总裁汇O2O拟上市公司股权投融资平台

独家策划

更多
首届全国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创新创业 在通往无人驾驶的神奇之路上,英特尔勇往直 蒙牛管理层巨变创始人牛根生辞职5年后重新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支付方式

工信部备案: 粤ICP备18005112号    公安部备案: 44030602004322

版权所有 总裁网 Copyright © 2007-2024 iChinaCE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