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中国僵局:保守的代价

2010-06-29 08:50:08    《财经国家周刊》   我要评论0   我要收藏   
打印
“国内市场销售‘井喷’后,进口宝马难以有效缓解产能不足,而华晨宝马二期工厂折腾了3年,才最终敲定弃大连而选沈阳。由此可见宝马对中国市场形势的误判,相当明显。”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掌握的华晨宝马二工厂相关资料中,若新工厂全面建成投产后,“华晨宝马的国产化率可以达到60%,产品可实现全球出口。”

  但在谈及宝马二工厂建设对华晨的利好时,业内分析人士却普遍认为,不同于北汽与奔驰,一汽、上汽和大众的合资合作关系。自与宝马集团合资伊始,华晨汽车与宝马集团的权力博弈就从未停息过。

  长期以来,由于中资合作方的弱势,宝马集团通过零部件大规模海外采购回流了超级利润,这一事实成为华晨汽车与宝马集团在后续业务合作谈判中屡生“摩擦”的直接动因。

  华晨汽车“自己的很多事情尚且还没能力尽快解决好。祁玉民就是不甘心,又能拿出什么和宝马集团来谈分权呢?”汽车业资深分析人士贾新光5月29日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电话采访时,如此分析。

  在多次与华晨的分权较量中,宝马全面掌握主动,“宝马再次选择在沈阳布局第二个生产基地,而不是大连。不是大连市给出的招商条件不优越,也不是地理位置和配套资源不好,而是宝马在满足沈阳市政府的某些意愿之后,可以进一步对华晨宝马的中国业务收权。”知情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作为对抗奥迪和奔驰本土化围堵的一枚重要“棋子”,宝马二工厂的“未来战略决策权,很大程度上仍然掌握在宝马集团手里,华晨仍然不会有什么发言权。”这位知情人士分析道,“宝马答应在沈阳将新建专用发动机项目。现在是口头承诺,何时能兑现,还要看德国人的行动。”

  “从2009年至今,宝马业务作为华晨业绩报表中为数不多的盈利亮点来看,与宝马的合作华晨应该说没吃大亏。一旦发动机也实现国产化,零部件采购成本将进一步降低,华晨宝马的整个利润蛋糕将会进一步做大。基于此,在战略决策上争不到权的华晨,必然要争利。因此,博弈还会继续。”上述知情人士说。  

  多线突围不明朗

  用2012年才能实现的新产能来对应高速增长的中国市场,滞后的规划下,宝马在丧失中国最佳发展期的质疑声中谋求突破。

  主管华东区业务的宝马中国政府事务副总裁陆逸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透露出宝马正试图突破公务车市场:“我们在积极争取公务车采购合同的同时,也在积极向使领馆行政用车、国内高级警用车市场等领域渗透。”

  “作为各国元首访华的国宾先导车或高级警用车,宝马早就成为高级公务用车了。”陆说。

  宝马中国汽车贸易有限公司市场总监朱力威也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证实,“宝马5系长轴距版、7系轿车现在稳步向上述领域的政府采购方向推进。”

  但当记者向史登科求证宝马在中国公务车市场的具体采购数据时,他隐晦地表示:“警用车和其他高端行政采购业务推进刚刚开始。2009年我们做了有益探索,数量不是很大。”

  一位资深汽车业人表示,虽然宝马进入警用车领域已有一段时间,但能对业务增长提供多少帮助,苗头尚不明朗。

  除了在公务车市场的努力,宝马也试图介入中国未来新能源汽车的版图。

  在北京车展期间,宝马宣布,将与合资伙伴华晨集团协作,为中国市场开发并生产一款新能源车型,并在沈阳展开研发。

  采访中,宝马中国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提供的一份书面材料表明,未来,宝马集团的第一款真正量产的Megacity Vehicle(超大城市汽车)纯电动车,也将作为宝马的一个全新子品牌,投放中国市场。

  目前宝马正积极曝光旗下的Mini E、全新高效混合动力轿车X6、全新高效混合动力7系等多款不同形态的新能源汽车,拉抬宝马在中国新能源汽车中的存在感。

  上述业内观察人士指出,同是豪华车品牌的奔驰,在进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时选择了借力,通过与比亚迪的合作,积极参与国内新能源汽车标准的制定。而宝马在国际、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发展中,一贯单枪匹马,这或使其丧失在国际、国内新能源汽车相关标准制定中的话语权,这样的硬伤,让宝马在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前途同样难以明朗。(记者 葛轩)

1 2

图文推荐

总裁汇O2O拟上市公司股权投融资平台

独家策划

更多
首届全国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创新创业 在通往无人驾驶的神奇之路上,英特尔勇往直 蒙牛管理层巨变创始人牛根生辞职5年后重新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支付方式

工信部备案: 粤ICP备18005112号    公安部备案: 44030602004322

版权所有 总裁网 Copyright © 2007-2024 iChinaCE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