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源困局

2010-11-23 14:34:26    环球企业家 岳淼   我要评论0   我要收藏   
打印
事实给予诸多民族品牌保护论者迎头一击:可口可乐并购案被否一年半以来,被“过度溺爱”的果汁大王却陷入空前的败退煎熬中。谁该为此负责?

  但汇源的难题不在于销售断货无力补充,而在于大量货品积压在仓库内。今年上半年,其库货金额竟高达10.43亿元,销售额只有14.81亿元。朱或许不应该忽略以下风险:生产规模的盲目扩大与营销能力的瘸腿滞后将可能把数以亿计的存货转化为沉重的负债—朱新礼是否过于盲目自信、胆子大?

  汇源首当其冲的是销售难题。事实上,最让朱新礼头疼的一直是汇源的销售体系,甚至到了病急乱投医的境地,他曾一度直接管理终端渠道,但效果并不明显。2002年至今,汇源的销售组织结构一直在改革重组中,从营销总部制、事业部制、大区制、销售子公司制、到专卖店制,在不同模式间转换,但都浅尝辄止。过于频繁密集的变动使得汇源渠道政策缺乏持续性、连贯性,其机构不仅臃肿而且效率低下。

  证据是,早在2006年底,娃哈哈就已经实现营业收入187亿元,利润22亿元,却只有48个办事处,2000多名销售员;汇源2008年销售额仅为28.2亿元,却有80多家销售子公司,320多个办事处,4000多名销售员。汇源销售员人均销售额仅为60万人民币,而娃哈哈的销售代表却高达930多万,其渠道效率之低可见一斑。

  “朱的善变是令汇源渠道陷入困境根本原因,奇怪的是朱丝毫不认为如此巨变会导致企业伤筋动骨。”汇源一位离职副总对《环球企业家》说。“朱新礼说到底还是一个农民企业家,独断专行,向来是说一不二,下属们想不通的事情也要坚决执行。他很少听别人的意见。”

  娃哈哈众所周知的渠道秘诀是,建立联销体模式,帮助经销商赚钱。汇源则与之相反,多次渠道转型,并与经销商争利。此外,与娃哈哈渐进式销售体系变革不同,汇源销售模式转变剧烈,内部有“三月一小变、半年一中变、一年一大变”之说。“朱新礼有一个奇怪的认识,比如经销商是永远招不完的,这使得汇源渠道政策多急功近利,杀鸡取卵。”这位副总说。

  在汇源许多销售经理看来,每次渠道模式究竟为何改变都是一个谜。朱新礼的惯性思维认为,既然在原有模式下销售目标未达成,说到底是组织团队和渠道的问题,所以就应该不停改变。但是,“他一直对渠道变革之惨烈了解不深,也许他很难意识到这一点—每年一变对于小公司来说可能适合,但对于数十亿规模的公司则是一场灾难。”前述离职副总说。

  2003年10月,朱新礼曾一意孤行力推专卖店计划,计划在全国开设1500家。此前,饮料行业以专卖店形式进行渠道拓展鲜见成功案例。加盟者只需交纳5万元即可获得5年区域经营权,朱乐观地希望加盟专卖店将与以往分销商平行发展。结果事与愿违,传统主流分销商体系异常抗拒,该计划不得不无果而终。

  2006年,汇源又开始设立项目部,目的是向市场领先者康师傅学习。所谓项目部,就是把各产品单独经营,五个项目部分别是高果(果汁含量达到100%)、“全有”(一种混合果汁)、奇异王果、低果、乳饮料项目部等。但问题是,康师傅是把食品和饮料分开经营,而汇源只有饮料产品,分成几个项目部后等于在内部形成了相互竞争—但如此严重的问题,朱新礼竟然直接忽略了。

  命令几乎是在一夜之间下达的。不少业务员感到非常迷茫:“我是A项目部的,如果客户跟我订B、C的产品,算不算我的个人业绩?”此模式导向的结果是汇源内部各项目部为了部门利益而内耗,而终端业务员缺乏直接利益激励而毫无合作意识。这项变革最终草草维持了三个月,之后朱新礼又突然宣布取消,所有销售人员回到原来的岗位继续销售全品项的汇源产品,整个渠道经历两个月震荡期方才平息。

  受此拖累,邻近2007年春节时,销售依然乏力。彼时,汇源正处于关键的上市前期,为了保证全年销售额以及利润报表鲜亮,汇源提高了经销商进货价格,这激起了经销商的愤怒,后者担心存货滞销迟迟不肯订货。

  2008年4月,朱新礼突发奇想要搞市场承包,让员工去做小经销商,把原有经销商未触及的地方市场做起来,同时,也相当于变相地裁员。在汇源员工大会上,朱新礼称该计划是“在做慈善事业,把发财机会让给自己的员工”。与此同时,汇源总部亦开始裁减各地办事处人员。事后人们才看出端倪:汇源彼时正在依可口可乐的收购条件进行渠道精减。

  欲速则不达

  接近朱的人常私下抱怨说他对目标期望值太高。比如今年销售额20亿元,明年的目标朱会定50亿元,但往往完不成。“朱不会认为这是市场问题,而是人的问题,一旦业绩未完成,朱新礼便不会给主事者太多时间。他喜欢定大目标。”一名离职者对《环球企业家》说。一个例子是在汇源新品奇异王果面世的第一年,销售负责人制定的当年销售目标为2亿元,报告打到朱新礼那里,被朱改为12亿元。在下属眼中,这明显是“大跃进”。

  朱新礼心中一直有跨越式发展的情结,对“做大”情有独钟。早在2000年汇源与资金雄厚的德隆集团联姻时,朱曾勾勒出一幅百亿蓝图,希望未来三年(即到2003年)实现百亿目标。那时汇源的销售收入仅为12亿元。2007年,汇源销售额只有26亿元,朱再次将2011年销售目标定为百亿。现实?去年汇源销售收入为28.3亿元,今年上半年只有14.8亿元。但现在,即使在蛰伏中,朱新礼的下一个计划是三到五年内将汇源打造成千亿级别的企业。

  这种对销售额的不切实际的狂热使得汇源整个渠道考核体系颇为急功近利。销售经理们对于新品上市后的首要任务不是零售终端的开发和产品的陈列活化,而是拼命的向经销商压货—这是短期内完成任务的不二法门。一开始的高订货量会令生产部门产生销售火爆的错觉,进而加大马力生产,但到年底,汇源才会发现很多产品并不是被售出,而是积压在经销商的库房里。

  湖南浏阳市开新元酒类批发商行董事长李杏义曾是汇源在当地最大的经销商,年销售额超过500万。汇源一度许诺支持李将冰箱投放市场用于陈列汇源产品,经销商交押金2000元/台即可免费使用,押金分五年返还。李从2002年开始分批从长沙分公司提取冰箱120余台。但之后汇源渠道人员变更频繁,分公司财务混乱,汇源并没有如约退还押金,直到去年李才收到返还的押金。事后,李愤怒地退出了汇源的渠道。

1 2 3 4

人物
人物名称:
总裁指数:
总裁指数涨跌

图文推荐

总裁汇O2O拟上市公司股权投融资平台

独家策划

更多
首届全国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创新创业 在通往无人驾驶的神奇之路上,英特尔勇往直 蒙牛管理层巨变创始人牛根生辞职5年后重新

热点排行

  • 资讯
  • 博客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支付方式

工信部备案: 粤ICP备18005112号    公安部备案: 44030602004322

版权所有 总裁网 Copyright © 2007-2024 iChinaCE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