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小米揭秘

2011-08-29 15:12:33    商业价值   我要评论0   我要收藏   
打印
小米精巧的战略和恢宏的格局已经逐渐清晰,面对的挑战和风险也将此起彼伏的涌现。其最忙碌而幸福的创业第一年已经过去,而最艰难和痛苦的创业第二年已经开始。

  用户有任何反馈,都能直接在论坛中进行递交,MIUI团队则会对每个递交的改进点进行初级判断,并按照优先级列入系统改进的排序列表中。在论坛上,每一个Bug,用户都能看到是由哪个工程师在负责解决,进展如何,需要多少时间,并能随时与工程师在过程中互动。这些Bug的修复和功能改进,将整合进每周整体的版本当中去。

  在这样的节奏之下,还有另外一个好处,就是当产品拆散到小目标实现之后,发布和改进的过程将试错的成本降到了最低。在完成用户互动的同时,实际上,所有用户也分层次帮助小米完成了部分研发工作。

  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一些互联网公司的例子。比如Facebook,其多国语言版本实际上是将产品结构拆散之后,组织用户来自发完成的。小米的“活系统”也是如此,这是典型的互联网产品思路。

  雷军的第4个判断是“回归本源”。让智能手机首先是好用的手机,其次再是智能的手机,也就是将能方便地打电话、发短信定为底线,成为衡量手机的关键标准。这是小米的底线,也决定了当小米在进行软硬件研发时,该如何判断工作的主次,安排工作重心。

  在应用、操作系统包括手机硬件的全新设计中,不管是在移动互联网端,还是在手机硬件这一端,对小米而言,都有着极其广阔的可创新空间。但创新不可能无休无止,也有其应该的限度。而回归本源的意思,就是在充分想象了手机的智能化和网络化可以让它成为什么之后,最终还是落地到最根本的需求上来。

  对小米这样一家新公司而言,回归本源尤为重要。一切都可以被全新想象,从手机的形状,到使用手机的方式,再到需要什么样的软件应用去满足新的方式。这将很有可能让小米在对手机的反思中陷入无休无止的思维漩涡。比如“手机就必须是这样一个方块吗?”雷军这一判断让所有人回到清醒状态——先别管那些没用的,把打电话、发短信的功能做好了再说。

  而最后,雷军认为有了这些积累,不管是为了向着价值链的中心前进,还是开放竞争所带来的中国力量的机会,或者用更加互联网的方法全面改变手机之于用户的体验,还是将基础底线定在别人忽略的地方,它们都指向最终的目标——重新发明手机。这是小米做手机想要达到的高度,也是“做手机”能够让所有小米团队的人兴奋和激动的根本原因。

  这种重新发明并不是外观上的,而是互联网和软件的“智能”层面。小米在这一图景下的实践路线已经日渐清晰——将CSP作为主要创新点,在不断的应用软件和操作系统升级中,积蓄可以改变手机通信方式的力量。当应用、操作系统与自己完全可控的手机硬件结合,即可将软件和操作系统的创新和优化催生至极致时,CSP创新成为小米手机最大的亮点。在手机硬件上,追求顶级性能(及性价比),一方面用不追求赚钱的优秀手机积蓄用户,另一方面也为软件和操作系统创新在硬件上留下足够的空间。最终,在应用、操作系统和手机3个层面上,都获得足够的跃升力量。

  雷军相信,最终很少有人比小米的应用开发团队更懂硬件,也很少有手机硬件厂商能够比小米的硬件团队更懂得与软件结合。

  成功的条件

  知易行难。小米所做的事从未有人完成过,没有任何可供参考借鉴的完整模板。而即便到了今天,小米手机即将发布的关口,已经解决了许多困难,但仍然还有许多风险等待着他们。

  首先就是硬件隐忧。

  与软件不同,手机硬件是另一个链条更长、更加传统并难于变化的行当,这本就是小米的陌生领域。更何况小米将手机产品的目标定得很高,这更是成倍增加了难度。“我们手机的所有供应商,都是全球最顶级的,苹果公司的供应商。”雷军说。但他没有说的是,“顶级”背后意味着他们啃下了多少硬骨头。

  最顶级的供应商,不管是摄像头还是触摸屏,它们的共同点是从来不缺买家。在一个完全的卖方市场,靠钱已经解决不了问题,更要有诚意、努力以及技术实力,还有卖方提供的产品能否与自己时间表契合的控制力。谈到这一点时,同时在负责MIUI和小米手机的黎万强并没有说太多。他只是半开玩笑地说道,“如果早知道做手机有这么多困难,当时我们肯定不会选择来做这件事。也就是不知道,无知者无畏”。

  因为小米要求所有的配件都是最新的产品,事实是当有一些产品拿到时,甚至连驱动程序都没有。供应商提供驱动程序需要3个月之后,小米等不起这个时间,于是手机硬件生产中少有的一幕出现了——小米将产品拿回来,自己不断测试,研究驱动。“这就像是在一个黑暗的房子里找开关。你不知道开关在哪面墙上,你甚至不知道开关的大概方向在哪边。你会陷入完全的无知状态,所能做的,只有不断尝试。”黎万强说。

  手机质量控制上的考验也不小。通信测试、屏幕测试、按键测试,各种各样的实验需要各种各样的实验室与环境。虽然周博士和摩托罗拉来的工程师们都有着丰富的经验,降低了走弯路的状况,但对小米这个由软件应用、操作系统和手机硬件所围绕的“木桶”来说,手机硬件的短板就是短板。

  在前期工作中,小米还能用自己的力量去将一个个硬件难题克服。但是,一旦小米手机上市,裹挟供应商、渠道商、用户和小米团队的庞大系统就开始运转。万一发生什么问题,将迅速对整个系统产生连带效应。小米如果还是200人的团队,在已经运转的系统中绝不够用。手机硬件领域的短板,有可能是小米潜伏的一颗“定时炸弹”,只有在实战中解决这颗“炸弹”,小米才能真正走上大道。

  其次是小米手机的销量。

  在小米的迂回路线中,小米手机是它的最后目标,也是小米做的所有事情的最终依附物。当目标水落石出,它能产生的效果——比如手机销量和市场接受度,将很大程度上决定小米公司的成败。就像知名评论人Keso所说,“小米手机卖得好不好是有硬指标的。万一卖不好,小米公司的价值就将大大缩水”。

  由非官方渠道获得的信息,小米手机将在2011年8月中旬正式对外公布,随后是面市销售。有消息称,这一产品可能将采用高通最新的双核1.4GHzSnapDragon芯片;前后双摄像头,后端摄像头为800万像素;4英寸分辨率为480X854的夏普液晶屏;手机整体为黑色,比传统Android智能机要长一些;在外框上有3个物理按键,分别是电源键、音量键和“米键”;而屏幕上则有可能在最下方分布着3个触摸按键,分别是Home、返回、电话键;搭载基于Android2.3的最新MIUI系统;预计售价2600元左右。

  卖手机,软件可能作为服务和维系用户的方法,但硬指标在销售环节至关重要。目前来看,仅硬件和价格,小米手机在市场上已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可是在具体定位上,从7月12日小米披露的信息来看,将小米手机定位为“高性能发烧手机”,这一定位恐怕有过于狭窄的隐忧。小米手机不可能只为了给发烧者和专业用户使用,这一小众定位是否会影响小米手机的表现,还需考量。

  在接受《商业价值》采访时,雷军和黎万强都解释了小米手机如此定位的原因:当前Android的深度用户基本都是发烧人群和极客,MIUI的受众构成也是如此。在新的手机消费潮流中,技术正在充当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技术往往意味着高端。借助新浪微博、人人网等各种渠道,信息传播的速度很快,专业人群和发烧友的选择和使用将起到一个比之前更强的示范作用。

  但其风险在于,对广大不懂技术但追求数码时尚的人群而言,说小米手机是“发烧手机”,是否等于在对他们说,“这不是适合你们的手机”?某种程度上讲,小米手机的这一定位越成功,以后想要改变定位时就越困难,这会否锁死小米手机在消费者心中的品牌定位?

  现在看来,小米很有可能为市场上带来一款好产品,但好产品不一定等于成功的产品。摩托罗拉V3、苹果iPhone、HTCDesire,乃至三星NexusS之前的成功,是从定位到硬件、软件再到整个运营系统和补给线综合实力的结果。而小米手机的起点即便有了“软底座”,与他们相比还是个孩子。

  在雷军眼中,小米手机可以使用的“弹药”有3个——第一,小米手机将会是硬件不错、软件更好的好手机,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第二,米聊和MIUI打下的用户资源基础将会部分顺移到小米手机上,甚至通过已经有超过20个国家语言版本、在国外发烧人群有一定影响力的MIUI,小米手机或许一开始就在国际上能有一些斩获;第三,小米的互联网思维方式,将会带到手机销售和服务这一环节之中。雷军投资的凡客、乐淘等B2C网站很有可能将会在重要位置进行小米手机的网上发售,而互联网上的广告投入、运营、营销、服务,这都是雷军和目前的小米团队最擅长之处。

  对小米公司来说,在埋头苦干一年之后,这才是真正的开始。当小米手机开卖,整件事的成败在未来3个月到半年时间里。这是小米的“生死关”。因为小米公司从软件到手机的路线,目前仍然只是逻辑完美,还需要时间实践来进一步证实。

  看似布局合理的背后,也隐藏着战线是否过长的疑问。即便小米手机可能成功,但这并不能解决米聊(及其他应用)、MIUI和小米手机“三箭齐发”的潜在问题。作为CSP的“炮手”,米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将与腾讯微信等同类产品呈胶着状战斗下去,这个关键战场将牵扯小米许多精力。MIUI作为独立业务,要想向着更大目标前进,必然不能局限于只做网上发布、用户传播的ROM,势必要在越来越强的过程中,与其他手机硬件厂商乃至运营商、应用开发者发生关系。而这种关系对小米手机本身又会形成什么样的影响,是互相促进还是相互冲突?

  小米精巧的战略和恢宏的格局已经逐渐清晰,面对的挑战和风险也将此起彼伏的涌现。其最忙碌而幸福的创业第一年已经过去,而最艰难和痛苦的创业第二年已经开始。

  虽然在很多人看来,雷军等人理想的实现与商业的成功要想同步达成,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从小米身上,依旧可以看到一些令人兴奋的东西。从雷军开始,一群正在步入中年或已届中年的人,没有被社会磨平棱角,可以继续去追求梦想并为此冒险。更重要的是,他们敢于相信产品的力量和互联网精神的力量,去尝试改变原有的格局。

  这就是一家理想主义的、让你有些担心的公司。不过,对一个变革者来说,有时候理想主义也是最有力量的武器

1 2 3

图文推荐

总裁汇O2O拟上市公司股权投融资平台

独家策划

更多
首届全国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创新创业 在通往无人驾驶的神奇之路上,英特尔勇往直 蒙牛管理层巨变创始人牛根生辞职5年后重新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支付方式

工信部备案: 粤ICP备18005112号    公安部备案: 44030602004322

版权所有 总裁网 Copyright © 2007-2024 iChinaCE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