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之星:“三位一体”的独特模式

2012-10-26 14:19:59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   我要评论0   我要收藏   
打印
众所周知,联想最早是从中国科学院出来,从制造汉卡到生产自己的电脑,一步步发展靠的就是依靠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可以说,联想的发展历程就是慢慢从一个技术变成一个公司的过程。

联想创始人 柳传志

  不一样的课堂,不一样的收获。

  在近一年的时间里,学员们面对面聆听联想之星首席荣耀讲师、联想集团董事长柳传志的教诲,从老师那里学到全面的企业管理知识,了解到一个又一个真实的企业案例。课堂从北京到合肥,从合肥到苏州,从理论学习到实践应用,从学习如何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到学习如何融资、选择投资人。通过学习,他们找到了前进的灯塔,明确了企业发展的方向,学到了如何促进企业发展的方法。学员感言:“以前一直是瞎折腾,直到学了联想之星的课程,才让我真正找到了破局之法。”

  当然,学员收获的,不只是真功夫的创业指导,可能还包括人、财、物等全方位的创业帮助。从2008年创办伊始至今,中科院联想学院的联想之星已经成为了一个创业培训+超级天使+开放平台“三位一体”的全方位组织,致力于成为科技企业孵化器的领先者,为创业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联想之星未来可以办成一个学校。”一年前中科院院长白春礼在肯定联想之星为科技产业化作出贡献的时候,曾如此提议。

  初衷

  中科院联想学院的成立,源于中科院和联想集团的一个共同梦想,那就是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

  众所周知,联想最早是从中国科学院出来,从制造汉卡到生产自己的电脑,一步步发展靠的就是依靠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可以说,联想的发展历程就是慢慢从一个技术变成一个公司的过程。

  “柳总有一种抱负,希望把更多的技术变成商品,变成企业。”联想控股集团副总经理、联想之星教务长周自强说,联想和中科院合办中科院联想学院,从联想方面来说,既有历史的渊源,也和柳传志本人的创业情节和产业报国想法有关。而从中科院这一方面来说,在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上,研发出来很多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没有变成技术升级的的主要驱动力,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也面临挑战。

  2007年中科院院长路甬祥和柳传志在两会上碰面,一起聊到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在思想碰撞中两个人找到了契合点,共同决定以挖掘和培养有潜力的科技创业领军人才为切入点,共同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基于一个共同的梦想,联想学院就这样在2008年诞生了。

  周自强介绍,联想从2001年开始做风险投资,也研究科学家创业、科技中小企业的发展规律。他们认识到,一个技术最终走向市场,支撑企业的发展,有几个关键要素。

  一是机制,主要是产权机制对技术人员、科研人员、企业经营管理者能否有好的和企业长期发展挂钩的激励。二是观念,科技产业化不光是技术的问题,科研人员创业普遍以技术导向,观念上存在比较大的误区。三是资金,早期中小型科技企业的回报周期长;同时,技术不成熟,团队不完整,风险大,融资难。第四,企业一把手的个人能力、追求、胸怀和企业发展关联很大。

1 2 3

图文推荐

总裁汇O2O拟上市公司股权投融资平台

独家策划

更多
首届全国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创新创业 在通往无人驾驶的神奇之路上,英特尔勇往直 蒙牛管理层巨变创始人牛根生辞职5年后重新

热点排行

  • 资讯
  • 博客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支付方式

工信部备案: 粤ICP备18005112号    公安部备案: 44030602004322

版权所有 总裁网 Copyright © 2007-2024 iChinaCE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