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模式病 模式迷信的原罪

2011-11-17 13:55:54    商界 刘旗辉 李 楠   我要评论0   我要收藏   
打印
“商业模式决定企业成败”,这是屡见不鲜的观点。然而当商业模式植根于暴富的心理之上,其催生的也必然是一个个模式暴发户,而非健康优秀的企业。对于商业模式的设计与运用,也更像是一场押宝的赌局。

  病征五:模式是唯一竞争力

  曾经以免费美甲、免费上网、免费擦鞋等种类繁多的增值服务红极一时的海底捞,2011年夏天终于被拉下了神坛。就在微博上“海底捞体”盛行的风光无限中,带着被放大了的期望的消费者终于开始质疑:网上关于“海底捞为等位顾客去买冷饮”、“海底捞每位员工都有权为顾客打折”的宣传,一次也没体验到。由此为开端,随之而来的“冲兑门”,塑料袋门等一系列事件,使得“地球人已经无法阻挡海底捞”的光环迅速褪去。

  海底捞或许已经成为一种现象,其背后反映的问题是:是不是有了模式的竞争力,便足够立于不败之地?

  对于海底捞的赞誉,从来都是在于其附加服务,而很少在于就餐环境和味道。缺少了产品的优势,一旦模式的光环褪色,企业顿时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模式与产品谁更重要,或许是一个很难有结论的命题。然而关于商业模式的一个基本命题是:什么是其创造的核心价值?企业所有的竞争力全在于模式本身,而忽视了产品的生命力,商业模式与企业的核心价值脱节,这无疑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病征六:用盈利模式代替商业模式

  优秀的商业模式,应该是企业创造价值的核心逻辑。然而重逻辑而轻价值,却已成为中国式商业模式的痼疾。这一切表现在商业实践中,便是片面地将“盈利模式”等同于商业模式,更为极端的是,一些所谓的商业模式,已从本质上近乎“融资模式”。

  以盈利模式代替商业模式的必然结果,便是在商业模式的设计上,重盈利,轻风险。顺驰的倒下再一次证明了,看起来越精致的模式,风险越大,尤其在现金流方面,哪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导致全盘失败。

  而更值得深思的是,中国的商业模式设计者并非不知道这种风险。恰恰相反,正是对于短期利益的注重,使得他们热衷于去进行这场模式的豪赌。而取得利润的时间与数量,成为决定商业模式的最重要标准。模式设计上的投机性,绝不是个别或偶然。

  病症七:模式与圈钱的界限在哪里

  在“不禁止便是允许”的潜规则作用下,有些看似诱人的商业模式,其实却是在打规则的擦边球。曾经声势浩大的异联,看似天衣无缝的整合市场的诱人蓝图背后,却是收取高额加盟费获利的现实。而异联也并非异业联盟模式的独行者,智能商圈、多购网、财归天下网、通亿商城、E消费等企业的商业模式也非常类似;异联也不是这种争议模式的创造者,早在几年前,一种“消费储值”的商业模式便已被证明不过是传销的变种。

  商业模式与圈钱游戏的界线究竟在哪里?无论模式的逻辑设计多么高深而巧妙,当模式内各方的收益只能来源于付出的资金,而没有创造新的增值价值时,商业模式便彻底沦为伪商业模式,成为圈钱的包装与借口。

  病征八:商业模式潜规则

  与前面这些相比,更隐蔽而危险的,也许还在于商业模式对于商业道德与商业规则的背离。当商业模式不断挑战商业道德的底线,模式与道德的错位使得企业如同在钢丝绳上跳舞。

  中国式的商业模式的设计中,上下游之间、厂商之间的利益分配,经常成为矛盾的集中爆发点。国美的“地产+供应商资金占用”模式,仅从技术角度来说,可圈可点,也成就了国美的成功,然而却一直被人诟病,也埋下了厂商关系的隐患;红星美凯龙的商业地产运营模式,在于不断提高场地租金,以保障其在房地产市场非理性的环境下依然高速扩张;比亚迪眼下的危机与困境,也同样在为自己曾经向经销商疯狂压库,拉动产销增长的粗放发展模式埋单。

  另一种模式与道德、规则的错位,来自于模式内核心价值与盈利方式的背离。百度竞价排名的商业模式,固然造就了中国Google的神话,却因违背了其搜索引擎赖以生存的客观公正性,数度面临着危机与非议。这样带有原罪的商业模式,本身对企业就是一把双刃剑。

  模式迷信的原罪

  是什么使得中国商人对于商业模式陷入欲罢不能的狂热?又是什么使商业模式的运用呈现出种种诡异的怪相?

  当我们试图通过对商业模式非理性迷恋的解读,再次直面中国商业与商人灵魂中根深蒂固的功利与浮躁时,却发现,在这场模式的危局中,折射着中国企业几乎所有的短板与局限,隐藏着种种更为复杂的背景与夙因。

  最后的暴富机遇

  对于中国商业现象、商业秩序、商业逻辑的每一次反思,急功近利的暴富心态似乎总是绕不开的原因。

  马云应聘警察、肯德基员工,甚至酒店门童都未被录取,却通过电子商务成为中国商界绕不开的人物;

  创业板开市的钟声,造就了上百位亿万富翁;

  各种风投、创投资金涌动,捕捉具有潜力的模式与项目……

  商业模式的力量,正演绎着一个又一个财富的神话。

  中国商人是如此追求暴富之机。当传统行业的竞争早已白热化,当国家对资源经济的政策监管日益完善,当中国制造风光不再,当互联网的泡沫几经破裂的考验,最大的暴富机遇,已经不再是煤老板、网站,而是看似诱人的商业模式。

  设计一种商业模式,做些宣传推广吸引眼球,抛开持续性发展,把市场做到一定的份额,风险投资就源源不断涌来,上市IPO,股权就变成真金白银,几倍甚至几十倍地溢价倍增。这就是商业模式的暴利路线,看起来那么简单,那么直接,那么一本万利,那么众生平等而没有门槛。

  回顾中国近几十年市场经济发展史,暴富的机遇,似乎总是给那些掌握了资金、技术、天然资源、人脉关系、渠道与市场的特定人群的。这种先天的不平等,成为压抑在中国商人尤其是草根商人心中一道解不开的结。

  与以往任何一次暴富机遇不同,商业模式异乎寻常的创造力,真正打破了资产与资源垄断的局限性。中国中小企业主们惊喜地发现,他们终于有了一个与行业垄断者与领先者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可能。于是,他们迷恋商业模式,期待商业神话,梦想通过模式的捷径走上神坛。对于他们,商业模式被当成是最后一次暴富之机。

1 2 3 4 5

图文推荐

总裁汇O2O拟上市公司股权投融资平台

独家策划

更多
首届全国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创新创业 在通往无人驾驶的神奇之路上,英特尔勇往直 蒙牛管理层巨变创始人牛根生辞职5年后重新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支付方式

工信部备案: 粤ICP备18005112号    公安部备案: 44030602004322

版权所有 总裁网 Copyright © 2007-2024 iChinaCE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