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星的秘密:产业逻辑大揭秘

2012-08-21 11:22:47    浙商 张玲玲 胡忻   我要评论0   我要收藏   
打印
在过去二十年里,复星国际逐渐成长为一个积累了400亿元净资产,旗下拥有近40家上市公司,管理总资产达1400亿元,涵盖地产、矿业、医药、钢铁、金融等一系列行业的庞杂的商业帝国。

  好坏参半的运气

  启示团队不败

  事实上,许多创业者从最初的梦想出发,到最后却忘记了自己为什么出发。在发展中迷失自己,团队关系破裂分崩离析。由于没有完整、合理的组织结构,内部产生的争权夺利,最终使企业处于崩溃的边缘。

  复星四人团队后来成为中国商业史上最为人称道的一个组合,他们各司所长,齐肩并进,在最繁忙的时候也会保持每天至少一次的沟通:“他们可能一开始还没有认识到自身的不同,但是他们确实极为特殊。”复星集团总裁助理、国际发展部总经理仲雷笑称。

  复星的故事始于1992年。出生于浙江东阳的郭广昌从复旦大学哲学系本科毕业后本想拿着4500美金的积蓄到美国去读研究生。不过当时在复旦团委工作的郭广昌遇到了遗传系的毕业生梁信军(复星集团副董事长兼CEO),后来两人成了同事。

  1992年邓小平的南巡讲话,让中国人嗅到了更多的商机。这两名年轻的团委教师结识了杨浦区一位科室主任,这位主任劝诫说,现在遍地是投资机会,你们“不妨一试”。

  谁都没有想到,这一次的南巡讲话让绵延二十年的资本盛宴悄然开席,更没有想到的是,郭广昌等人创立的复星,会在二十年之后成为中国体量最为庞大的民营企业之一。

  1992年11月,郭广昌与梁信军成立了广信科技咨询公司,主要为中国台湾企业提供进入中国大陆市场的资讯服务。郭、梁当时在复旦团委的收入是每个月200多元,两个人的理想是“挣到了100万元之后就退休”。

  但是,仅在短短十个月后,广信即实现了自己的第一个100万元梦想。

  赚到钱之后会想到拥有更多。1993年6月,广信更名复星,从咨询公司转为房地产代理。1990年大陆房地产刚刚热起来,从广东、福建、海南等地烧到上海。

  做房地产代理给他们带来了惊人的1000万元收入。1994年,梁信军两名同窗——汪群斌(复星集团执行董事、总裁)和范伟(复星集团执行董事、联席总裁),郭广昌的师妹谈剑(复星集团监事长)也进入创业者行列。他们转而成立了一个实验室,为医药企业提供进入市场前的药物分析服务。

  时任复旦遗传学研究所教师的汪群斌的贡献显而易见——他所研制出的PCR乙型肝炎诊断试剂在1996年让复星营收跨过了1亿元的门槛,复星就此成立了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开始生产胰岛素、心血管药等产品。

  野心勃勃的复星很快遭遇到了第一个教训。1994年,保健品开始异军突起,其中包括昂立一号、乐百氏的“生命核能”等。巨人集团的史玉柱也在同一年尝试后来让他绝地重生的“脑白金”。复星于是生产了一种叫做“咕咚糖”不含蔗糖的糖果,但是无人购买。在这次保健品尝试中,复星亏损了数百万元。在此期间,郭广昌还尝试了各种产品,比如彩色火焰蜡烛及婴儿尿湿报警器等。这段经历在复星的后期叙述中甚少被提及。

  不过复星在这一系列的失败中并非一无所获,“投资实际上是在跟自己的人性做斗争,这个人性就是贪婪。”郭广昌说。

  在后期复星的反思中,人才储备不够,执行力不够,调研不充分被认为是这一系列失败的主要原因。作为一个以咨询起家的公司来说,这些错误几乎是难以容忍的。在复星后期的投资中,前期尽职调研成为必修课;价值投资则成为了复星的一条主线。

  风险的峡谷

  启示:帝国堡垒

  如同一个人要成长,必须经历种种困境。复星并非总是一帆风顺,复星的韧性来自于其不断触碰到的困境。有的甚至于是致命的。

  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乃至很长一段时间,民企都在扮演悲情的角色。如何演好这个角色考量着管理者的智慧和韧性。在历次宏观调控中,民企都是受伤最深的群体。但这并不意味着,民企无所作为。有为的企业,试图用自己的行动和经历,改变自己以适应并引领这个商业环境,从而也为自己赢得更好的生存机会。

  郭广昌和梁信军在后来的公众演讲中均多次提及要学会“把握中国经济发展脉络”,“企业是一个生命体,而外部就是它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最后活下来的企业生存智慧永远大同小异:与权力中心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亲近而不盲从。

  第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发生在1997年。复星分拆医药业务并在上海证交所上市,获得了高达3.57亿元的募资。

  如果要给复星扩张标注一个时间点,1998-2003年是必须浓墨重彩去描述的一个章节。这是复星固定资产快速扩张的时期。上市给了复星足够的资本与信心。尤其是2001-2003年之间,成为复星固定资产投资最热的时期。

  公开资料显示,复星在那三年的投资包括:2001年——收购豫园商城13.3%国有股权(2.34亿元);2002年——投资建龙(3.52亿元)、进一步收购豫园商城6.8%股权(1.19亿元)、投资德邦证券(5.01亿元);2003年——投资宁波建龙钢铁(8.25亿元)、合资成立南钢联合(16.5亿元)、投资国药控股(5.03亿元)等。

图文推荐

总裁汇O2O拟上市公司股权投融资平台

独家策划

更多
首届全国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创新创业 在通往无人驾驶的神奇之路上,英特尔勇往直 蒙牛管理层巨变创始人牛根生辞职5年后重新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支付方式

工信部备案: 粤ICP备18005112号    公安部备案: 44030602004322

版权所有 总裁网 Copyright © 2007-2024 iChinaCE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