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年轻消费者,谨防10个错误!

2013-01-28 09:57:51    第一财经周刊   我要评论0   我要收藏   
打印
崛起中的年轻消费者是大公司的未来,但面对人群和媒介的巨变,它们还在盲人摸象。

  而周锦祥的看法是:“很多品牌的广告做的比较形式化,包括涂鸦,街头等元素,这些也无可厚非,不管是平面还是电视,至少要感觉出年轻。对我来讲,这只是一个感觉,并不是信息。只有信息才能表达出态度。”他认为一个营销方案是不是对年轻人足够有效包括以下判断元素:新鲜度、幽默、科技感和感动人的故事。

  这样的局面可能用盲人摸象来形容更合适,没有人确切知道正确做法,一切都是尝试。

  毕业于北京服装学校的33岁年轻设计师郑一,在7年前创办了TheThing—国内最早的潮牌之一。对于这样一个品牌来说,“年轻”的概念显得简单得多。他希望TheThing设计的东西“要让年轻人看懂,同时又觉得好玩、特别。”在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日本和欧美众多潮牌的包围之下,想要让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你,喜欢你,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郑一在意的是如何用最简单的话来定义自己的品牌内涵,“人家看到这个品牌就能想起那种特质,那就对了。”

  大公司的负担要多上很多,它们并不是简单的建立一种诉求,而是把年轻人囊括到自己的既有诉求里面。这意味着它们的立足点还是既有的产品和服务。

  “这几年,越来越多的科技类、汽车类的品牌开始找到我们。”张安定说,“拿汽车品牌为例,一方面现在买车的人越来越年轻,另一方面即使现在不买车,这些年轻消费者到30岁买车时的特点也会和现在大为不同。”

  但汽车品牌在获得这些来自第三方的“年轻消费者洞察”之后,并没有把它应用到自己的营销中去,我们看到的还是中规中矩的广告。只有甲壳虫和Mini Cooper在肆无忌惮地表达对年轻人的理解,效果不错。不过话说回来,这两种产品本身就和大多数汽车有差异,也更为边缘化。

  更多的问题,其实不在于年轻人,也不在于互联网,而是在于对这两者关系的误解。

  “传统上的营销都是强迫性的,不是自然吸引的。”奥美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庄淑芬说。这是数字营销让广告主们兴奋又困惑的地方。他们看到了建立沟通的可能性,但没有找到合适的沟通方式。品牌们总是想找到年轻人聚集的地方,然后把自己推送到所有人面前。可能它们从来没有去想过,年轻人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为什么会喜欢这里,以及希望可以从这里得到些什么。

  所以我们看到大公司们在瞄准年轻消费者的时候,可能会为他们贴标签,把他们的流行词放进产品的Slogan,也会更青睐社交网络。这也是我们为什么用盲人摸象来形容这个乱相的原因。

  大公司和它们的广告公司都应该看一下老牌彩妆露华浓在1955年的有奖竞猜案例。当年,露华浓在CBS上赞助了类似于今天“百万富翁”的娱乐节目,获胜者可以获得6.4万美元,即使输了的人也会得到一辆凯迪拉克。估计有5500万观众观看了这一节目,收视率达到84.8%。露华浓成了电视和品牌营销完美结合的典范,它甚至推动了电视的普及。

  但现在还没有一个品牌和公司能让互联网和新媒体发挥类似的价值。你可以像所有人一样,说电视快不行了,也可以说,不论是电视、还是新媒体,都应该去寻找更好的方式来吸引年轻人。

  你可能还记得《中国好声音》第二季广告收入10亿这件事,它的第一季招商冠名费用有6000万元,第二季就达到了2亿元。它为浙江卫视带来了至少2.7亿元的收入,同样也给视频网站带来了过千万的收入。但是,没有人在谈论吴莫愁的时候问,你看的是视频,还是电视。

  错误在哪里?

  错误1

  更年轻、更反叛、活出真我、有个性……各种标签先贴上。

  Tag危险。没有人会愿意被简单几个词概括。研究年轻人,其实是在研究人性,而不是把年轻消费者的消费者身份孤立地拿出来看。对于想要吸引年轻人的那些品牌来说,最重要的一点是:你要知道你卖的是什么。李宁在2010年启动了“90后李宁”的品牌重塑战略,几乎tag了所有年轻品牌、90后的形象。但最终它既没有抓住年轻人,又迷失了自己。

  麦肯集团大中华区首席策略及文化官侯静文给近两年观察到的营销方式分了三类:第一种就是简单的贴标签;第二种是“品牌说一些年轻人说的话”,但她认为这没有带来行为上的改变;第三种是“品牌对年轻这件事产生真正的推动力”,参与到年轻人的生活中去。

  正确的做法:不要刻意去迎合那些Tag,坚持自我。找到年轻人文化中与品牌特质相符合的部分,将品牌渗透进年轻人的文化和生活中,同时提供符合年轻人审美和使用习惯的产品。

  错误2

  年轻人都在网上,他们不看电视!

  前半句看起来确实没错,但他们在网上看什么视频?确实不记得完整地看完一个电视节目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了,但《中国好声音》和《甄传》收视率可一点也没少—不是互联网杀死了电视,而是电视自己拖垮了自己。

  电视的问题在于缺乏好的节目,以及时间的刻板。而网络视频的问题在于盲目追捧受众的短暂注意力。后者的制作者往往把精力集中在如何把一个故事压缩进短短3分钟之内,却忘了品牌的本质诉求是什么。综合两者而言,内容好了,放哪里都有人看。

  正确的做法:受欢迎的视频还是要由专业的电视制作机构生产,但你要盯着与这个机构合作的视频网站,判断是否具有投放价值。

1 2 3 4 5

图文推荐

总裁汇O2O拟上市公司股权投融资平台

独家策划

更多
首届全国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创新创业 在通往无人驾驶的神奇之路上,英特尔勇往直 蒙牛管理层巨变创始人牛根生辞职5年后重新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支付方式

工信部备案: 粤ICP备18005112号    公安部备案: 44030602004322

版权所有 总裁网 Copyright © 2007-2024 iChinaCE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