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评鉴之误

2012-06-20 14:18:31    中欧商业评论   我要评论0   我要收藏   
打印
草率评鉴人才的做法,无异于“草菅人命”,是一种不能承受之轻。

  我们从中可以学到两点:

  第一,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道不同,不相为谋。不能把鸡鸣狗盗和雄才大略的人放在一起。第二,人才不能储备。没有用武之地,人才就会像食品一样腐败变质,“保鲜期”很短。

  害群之马的主要人格障碍企业不仅容易“空降”伪人才,也容易在校园招聘和社会招聘上栽跟头。如果说高管招聘问题主要在于选优,那么新员工招聘问题主要出在劣汰。

  大型企业招聘量大,容易让有破坏性心理问题的害群之马混进企业,可谓引狼入室。据美国国家心理卫生研究所(NIMH)的数据,各类精神疾病年发病率为22.1%。在中国,不是特别严重的心理问题一般都会被视为“脾气不好”。因此该数据虽略嫌夸张,但基本可以参考。以下是按照心理问题分类的统计:

  反社会人格障碍:2.1%(USSG美国公共卫生署);边缘人格障碍:2%(NIMH);精神分裂症:1.3%(USSG);抑郁症:9.5%(NIMH);焦虑症:2.8%(NIMH)。对企业危害最大的是反社会人格障碍、偏执型人格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是在个人成长经历中逐渐形成的,绝非一朝一夕可以转变,这类人往往成为企业的负资产。企业管理者,特别是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在招聘这一关过滤掉以上三种变态人格。最后还要警惕抑郁症,这是自杀的罪魁祸首。

  空降高管经常由于看走眼或水土不服,效果不理想。按照NoelTichy的说法,企业如果不得不从外面找CEO,已经说明企业在人才梯队培养上失败了。企业必须从内部培养人才。问题是谁值得培养?这又回到选人的老问题。众多企业并不善于在早期发现高潜质领导人才,梯队建设压错宝,是内部选拔不能承受之轻。

  “测不准”的魔咒鉴人如鉴宝。肉眼看不准,自然会借助工具。问题是,伽利略的“度量可以度量的,把不可以度量的变成可以度量的”说法,是否适用于人才?源自物理学的“测不准原理”,是否成了人才测评技术的魔咒?

  所谓测不准,就是效度低。以我的知识和经验,效度第一杀手是测评标准之误,第二杀手是测评工具之误,第三杀手是测评师的低素质。

  标准之误测评什么,其实比怎么测评更加重要。请允许我用一种时下流行的说法,把人才标准的演进划分成1.0、2.0、3.0时代。人才标准的1.0时代,是地主找长工、手工作坊找帮工的时代盛行的人才标准,今天仍有企业以此为选人用人的核心,依据人口统计学指标(demographics),就是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工作经历这些硬指标。

  人才标准的2.0时代,是工业化时代的测评标准,在硬指标符合基本条件之后,重点从四个方面的软指标看人才,用英文首字母缩写表示为KSAO,即知识(Knowledge)、技能(Skills)、基本能力(Ability)以及其他(Other,包括价值观和性格等)。注重人和岗位之间的匹配(Person-jobfit)。这个时代测评开始盛行。

  人才标准的3.0时代,以20世纪7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麦克里兰(David Mc Clelland)的优秀人才心理素质研究为标志。受美国政府委托,麦克里兰研究美国驻外外交官中优秀者与平庸者之间的区别,从而帮助政府甄选优秀外交官。以往的外交官来自著名大学,通过美国史、西方文明史、英语、经济、政府五门考试择优录用,这些高材生能胜任但并不优秀。麦克里兰的研究发现,最关键的心理素质有三:

1 2 3 4 5 6

图文推荐

总裁汇O2O拟上市公司股权投融资平台

独家策划

更多
首届全国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创新创业 在通往无人驾驶的神奇之路上,英特尔勇往直 蒙牛管理层巨变创始人牛根生辞职5年后重新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支付方式

工信部备案: 粤ICP备18005112号    公安部备案: 44030602004322

版权所有 总裁网 Copyright © 2007-2024 iChinaCEO.com, All Rights Reserved